电影烂翻译 有看没有懂

人气 6
标签:

【大纪元3月20日讯】〔自由时报编译胡立宗/综合报导〕对部分导演及制作人来说,翻译不良的字幕往往是恶梦一场,不但原本的戏剧效果达不到,还让观众如坠五里雾中,根本看不懂剧情。例如邬玛.舒曼主演的“我的超人女友”(My Super Ex-Girlfriend )在台湾上映时,原本是“我们绝不容忍性骚扰(zero-tolerance policy for sexual harassment )”,但字幕打出来却变成“我们对性骚扰的标准很高”(按英文报导直译 )。

类似例子还包括,“X战警三”中,英文原意是“我介绍新任(美国 )驻联合国大使,他代表美国人民面对全世界”的句子,在台湾上映时被翻成了“我介绍联合国大使,他为美国人民发声”(按英文报导直译 )。

片商节省支出 翻译外包


英国泰晤士报19日报导,为了节省成本,越来越多制片公司将翻译工作外包给像是印度或马来西亚等国的公司制作,但不少资深译者却认为,问题坏就坏在微薄工资激发不出工作热情,更何况这些地方的译者能力不足以掌握电影原意、协助观众了解剧情。

同样状况也发生在台湾,一位译者黛博拉.詹(译音 )就说,“有些错误实在夸张”,“观众痛苦,制片公司也痛苦”。除了前述两个例子,还包括“麻雀变公主二”中,主角安.海瑟薇引用英国自然历史影片拍摄者艾登堡的话,被翻成了来自福尔摩斯。

部分译者就批评,他们的工作不只是当个翻译机,“而是要能用简洁、富文采的文字重新包装原文”,但英国制片业者却只会要求他们“降低价码,不然就干脆别干了”,长此以往受害的只会是英国影业发展。

小行星带竟翻成“类固醇带”

曾将“Sixty Six”由英文翻成丹麦文、以及将宫崎骏的“神隐少女”译成英文的英国电影译者史蒂芬森,举例说明他碰过的一些案例,如“飞进小行星带(asteroid )”译完变成“飞进类固醇带(steroid )”,或“她死于一场诡异的(freak )橄榄球意外”变成了“她死于一场畸形人(deformities )的橄榄球比赛”。

而墨西哥导演葛雷摩.戴.托罗(Guillermo del Toro )也是个“受害者”。他2001年的作品“恶魔的脊椎骨”(El Espinazo del diablo ),在被译成英文后,由于字幕“不知所云、艰涩难懂”,结果让许多观众根本有看没有懂。因此在拍完2006年新片“羊男的迷宫”(El Laberinto del Fauno )后,他干脆披挂上阵,亲自翻译英文字幕。

相关新闻
今钟:你所失去的,什么最珍贵?
《纳尼亚传奇》8日零点引爆 感受真实魔幻世界
李灿森拍摄《夜.上海》讲日文片场现学现卖
力虹:夏衍,可怜书生着戎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