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游蘇謝:教育可累積對台灣認同強度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名璽台北二十四日電)民主進步黨總統參選人游錫堃、蘇貞昌與謝長廷今天都表示,台灣的國家認同確有錯亂,教育可累積對台灣認同的強度。他們也認為,台灣歷史、地理與文學占中小學教科書比例應提高,但對教科書的規劃各有看法。

由台灣社主辦的「向台灣人民報告–2008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辯論會」,邀請民進黨主席游錫堃、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及行政院長蘇貞昌同台。

謝長廷首先回答提問人、台灣北社副秘書長王美琇提問時表示,透過處理危機能累績對台灣的認同,這是非常強的,是國家最堅強的基礎,教育文化也一樣。

謝長廷認同推動母語平等化,但不能讓小孩負擔加重,有增加就要有刪除,要做選擇,有些專業要評估。

蘇貞昌認為,台灣不是到現在才出現國家認同錯亂,過去日本時代也有皇民化。因此,他在屏東縣長任內就推動四種母語,連原住民排灣、魯凱族也有製作錄音帶課本來推動,「我都用實踐態度來檢驗真理」。

蘇貞昌說,他認同台灣在教科書中比例要增加,但至於比例到底占多少,不是一次就可以「喬」得好。此外,也要從社會上各種層面一同推動,如此一來,整個政策就會帶動對台灣的認同;台灣認同只要高,就不會發生推動正名有人來「踹門」。

游錫堃回答提問指出,關於台灣教科書的問題,台灣社與台灣南社都來找過他,他也有簽署相關文件,包括台灣文學與中國文學在教科書中的比例;台灣地理與歷史在高中教科書中至少要各有兩冊等,這些都對台灣認同有幫助。

游錫堃表示,推動母語是符合社會公義,並可以讓台灣族群多元。若這些母語全部訂為國家語言,立法院可再制訂通行語言,屆時原住民在台灣與南島語系國家交流時,就能扮演一定角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