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國涌:這樣的「民主評議」當然只能是假民主

傅國涌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3月25日訊】「民主評議」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概念,現在有些學校給教師評定職稱實行的就是「民主評議」,誰來進行評議?由校長、副校長、工會主席這些領導加上一、二個教師代表組成評審小組,或評審委員會,對申報職稱的教師進行打分,然後根據教育行政部門給予學校的名額,決定誰能上,誰不能上。

前不久,我回故鄉溫州一個縣級市過新年,聽說這樣一件事,一所中學在職稱評審時,共有12人申報一級教師,而行政部門給的名額只有10個,經過學校評審委員會的「民主評議」,有兩個人被刷下來。按規定教師晉升高一級的職稱,必須要符合推薦評審條件,有一些甚至是作爲硬杠子規定的,比如擔任班主任工作的年限等,結果通過的10個人中竟然有人連這個硬杠子都沒有達到的,可見這個「民主評議」是有問題的。未通過的兩個人,分數排第11位的A,有7年教齡,排在最後的B,只有5年教齡,平時的教學方面也不如A,這是衆所周知的。隨後發生的事讓人費解,校長告訴A,如果能讓教育局增加一個指標,就可以給你評,你先起草一份報告送到教育局。報告寫好了,校長看後又讓A修改一下,申請多要兩個指標。追加的指標終於下來了,不過只有一個,校長讓A、B兩人都重新準備材料,再次申報,然後進行「民主評議」,結果是,原先落後的B以四票獲得晉升資格(評議小組由七人組成),這四票來自校長和三個副校長,A再次黯然落選。

這件事,表面看起來可以說滴水不漏,校長可以在桌子上信誓旦旦地說,這是 「民主評議」的結果,是多數決定,四個校長就是四票,加上工會主席就是五票,在評審委員會中是絕對多數,他們的選擇都是按照既定的「民主評議」程序進行的,無可挑剔。A嘗到了「民主評議」的苦果,咽不下去,吐不出來,但他幷沒有想到,這個「民主評議」本身就是有水分的。仔細分析這其中的奧妙,我們不難發現,所謂民主評議,不過一個幌子,難有公正可言。

先來看這個評審小組的構成情况,7、8個人的小組,其中正副校長等領導占去5人,是大多數,在這個小組中,普通教師的民主權利、利益訴求實際上不可能得到伸張,因爲領導層作爲一個具有最大共同利益的小圈子,已經先天擁有了絕對多數權。

再追問一下這個所謂的評審小組的産生方式,是以民主的方式産生的嗎?爲什麽校長、副校長、工會主席天然便是評審小組的成員?如果這個評審小組不是以民主的方式産生的,缺乏程序正義可言,那麽,這個所謂的「民主評議」,實際上還是單位領導說了算的一個變種,而非真正的民主。

因此,當追加的指標下來,A天真的認爲自己够條件,守株待兔的時候,他不曾想到,這中間,很可能會有許多不爲人知的猫膩。僞民主催生假公正,他的落選出乎自己的預料,而在我們旁觀者的眼裏,却是可以想見的。

這個真實的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使我有了一點感想。類似的「民主評議」不僅在這所學校或其他學校存在,不僅在教育這個行業存在,在其他不同的領域也一樣存在,實際上還是單位、領導說了算。這樣的「民主評議」,實質上還是家長制的一個變種,不可能體現真正的民主。

在披上「民主」的外衣之後,領導的主導權、選擇權毫髮無損,而且使用起來得心應手,說起理由來堂而皇之,即使發現其中的猫膩還不能指責,因爲他們是「民主」決定的,不是一個人說了算,因此也沒有一個人爲此負責。這種彈性極大、伸縮自如、同一時段可以對同一個人得出不同結論的「民主評議」,某種意義上還不如領導決定、領導直接負責的「非民主評議」,是好是壞,所以的一切責任都要由領導個人來承擔,他沒有一個擋箭牌可以閃避,不能爲自己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在程序正義,以及其他監督程序缺席的情况下,「民主評議」之類很容易成爲某些領導玩權弄權、作僞耍巧的道具,評議小組或評審委員會既然不是選舉産生的,又沒有辦法對他們進行約束,全憑他們自己的個人道德自我約束,這種約束當然是很脆弱的,這樣的「民主評議」又如何能體現出民主。@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傅國涌﹕ “官本位”主宰大學
傅國涌:十年冷暖說《冰點》
傅國涌﹕民謠插上了短信的翅膀
傅國涌:老鼠和貓之間的戰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