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河試驗監督預算擬擴大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3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周慧盈北京特稿)浙江省溫嶺市新河鎮是個人口約十二萬的小地方,二零零五年,這個小地方開始一項意義重大的改革試驗:將鎮政府預算向鎮民公開,讓基層參與預算審查。新河鎮的試驗已進行三年,明年可望再有一些鄉鎮參與改革行列。

中國官場上的貪腐與浪費並非新聞,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今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不避諱地批評官員「奢侈之風盛行」。

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副主任周天勇日前也在媒體上批判各級政府的「三公現象」,即公款出國、公務接待與公車消費。據表示,「三公現象」每年耗費公款達人民幣數千億元。

奢侈腐敗源於缺乏民主代議制度來監督政府預算。表面上中國政府自一九九九年開始預算改革工作,並制定了預算法,但截至目前為止,在中國特殊的政治體制下,從中央到地方的五級人大代表(國家、省、地區市、縣、鄉鎮),僅扮演了橡皮圖章的角色,並未發揮預算監督的功能。

二零零五年,在一些因緣下,新河鎮開始試驗預算改革,具體做法是由政府提出經過細化的預算方案交由人代會初審,人大代表可就預算問題向官員提出質詢並修改意見,再由政府與人大預算審查小組共同修改預算;新的預算方案形成後,提交人代會再審並表決。

連續兩年實地觀察新河鎮預算試驗的北京非政府組織「世界與中國研究所」所長李凡接受中央社訪問說:「這種向人民全部公開預算的做法,中國其他地方都沒有過。」

據表示,當地政府現在要買輛公務車,都必須拿出財政預算表以瞭解是否在允許範圍內。這種情況在以前是無法想像的。

改革並非一蹴可幾。新河鎮推行政府預算改革,歷經前後七年的時間。

一九九九年六月,溫嶺市在轄區松門鎮開始嘗試利用官員與民眾直接對話的方式解決老百姓的難題。政府提前幾天公佈議題,對話當天,主管部門官員全部到場,民眾自由提問,官員予以答覆。

發展到後來,當官民對話結束後,政府必須依多數人的意見當場做出決議。據表示,這種做法很快在當地被全面推廣,後來還獲得一個約定俗成的名稱「民主懇談」。

二零零五年七月,新河鎮決定將「民主懇談」從體制外引入政府體制內,切入點就是財政預算。

依照中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等法律規定,基層人大擁有重大事項決定權、人事任免權與監督權。新河鎮人大透過「民主懇談」方式審查並表決政府財政預算,既是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也屬於人大「監督權」範圍。

新河鎮的試驗上路後,除了中國本地媒體,英國、美國與日本多家專業財經雜誌與報紙也相繼報導過。

有評論說,雖然中國第一次出現這種公共預算改革,並且是在層級最低的鄉鎮進行,但是意義卻非常重大,推動了中國基層民主向縱深發展。

有關人士告訴中央社:「這種做法就是把人民大會從政府架構中分出來,就是三權分立的做法。」

據表示,新河鎮的預算改革試驗具高度敏感性,中國中央政府雖然默許,卻從未提及。但是由於獲得肯定,浙江省其他幾個鄉鎮也可望在明年跟進。

據表示,為了監督與審查預算,新河鎮人大曾接受有關人大制度財政預算的專業培訓。去年審議二零零六年度財政預算報告時,共提出五十一件代表議案,其中有八件是關於修正預算的議案。

透過人大代表的意見,新河鎮二零零六年度財政預算報告共修改了十七項內容,所涉及的縮減行政管理費與增加教育支出等項目,金額達兩百三十七萬元。這種人大把政府預算改掉的例子,是以前從未有過的。

不過,新河鎮的預算試驗還是遭遇無法制度化的困擾,並出現預算遭隨意更改的事情。

此外,由於人大代表大都仍為政府屬意並安排的人選,許多代表也不願意太讓政府為難,懂得「適可而止」,因此在一些意見上往往無法堅持。

但是遲做總比沒做好。李凡認為,這項改革的最大意義是新河鎮人大對政府預算發揮剛性的約束作用,至少政府不敢公然違反通過的預算,而且透過公開化和公眾參與的制度化,改變了公共預算由個別領導人說了就算的情況。

相關新聞
涉受賄 前中國食藥監管局長遭雙規
分析:中國媒體管制嚴於上屆政府
中國擬設防腐局 學者存疑
中共出台移植條例 自曝活摘青少年器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