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桃園縣產業環保團 協助縣內工廠環保改善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6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文字、攝影桃園報導) 桃園縣政府結合縣內所有環境工程科系的大專院校,率先全國成立桃園縣產業環保技術服務團升級版,除希望建立產、官、學合作的溝通平台,提供產業更多、更專業的服務外,縣政府也發出兩百萬元獎勵金,獎勵企業投資環保。桃園縣長朱立倫強調,除處罰手段外,希望以獎勵及協助企業等正面方式,讓大家共同重視環保工作。

桃園縣政府自民國九十一年成立桃園縣產業環保技術服務團,成立以來至少協助縣內一百二十家工廠進行環保改善,達到經濟效益超過四千萬元以上,而「勤查嚴罰」也是縣政府管制工廠的重要手段,但因應時代的改變,企業對環保也有新的認識,因此縣府也從空污基金中撥出兩百萬獎勵金,只要公私場所在今年五月底前向環保局提出申請,並經由減量評選委員會評比前五名者,即可獲得獎勵金,該獎勵措施預期每年減少硫氧化物一百八十公噸、氮氣化物九百公噸排放。

桃園縣產業環保技術服務團升級版中,結合中央、萬能科技、中原、元智、南亞技術學院等大專院校的學者專家,共同發揮保護桃園縣環境精神,建立產、官、學合作的溝通平台,並因應產業界需求,安排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輔導,而企業也可透過平台,取得相關產業污染防治資訊及聯繫相關學者專家,進而達到產學良好互動模式。

朱縣長表示,二十一世紀最大挑戰為氣候暖化及溫室效應等環保議題,如澳洲政府就花費許多時間在上述環保工作上,但反觀我國,卻都在討論政治議題或其他與民生及環保工作無關的課題上,而桃園縣工廠創造相當高的產值,但也希望對環境污染能降至最低的程度,因此縣府不希望以處罰的方式,而是藉由協助企業合法經營,進而達到合理標準的目標,並利用獎勵金等方式,讓企業共同重視環保工作。

產業技術服務團長同時也是中央環工所教授曾迪華表示,桃園縣除領先全國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外,並結合在地學校教授首創產業環保技術服務團,希望藉由建立平台機制,讓業者在進行環保投資外,也鼓勵產業界主動加入平台,與產官學進行交流,進而達到「減費」,意即減少生產成本的目標,同時也建立一種不光是從管末來處理,而是要從源頭減量的新觀念。◇(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