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韻合唱團」舉辦講座

江震遠主講「淺談民歌」

【大紀元4月13日訊】 (大紀元記者蔡茂仁休斯頓報導)「馨韻合唱團」於4月7日下午1時30分假僑教中心展覽室舉辦民歌講座,由該合唱團指揮江震遠主講「淺談民歌」。

  他首先介紹一些中國各地著名的民歌,如黑龍江民歌、烏蘇裡船歌、袁晨野演唱的新疆民歌《度達爾瑪利亞》《繡荷包》。他說,民歌也可以當藝術歌曲演唱,他們的差別在於民歌比較柔和,藝術歌曲比較有菱有角。

  他介紹台灣有名的搖籃曲《搖嬰仔歌》,他說盧雲生把這個民謠改成歌曲,變成世界十大搖籃曲之一。他說,民歌就是我們自己的歌,所以它包括後來發展出來的現代民歌,也叫校園民歌。他以校園民歌《如果》作為示範,讓聽眾聽聽民歌獨唱與民歌合唱的差別。

  江震遠主講「淺談民歌」的重點在介紹校園民歌名稱的由來,及校園民歌的歷史背景。他從1950年代,大陸撤退說起﹕當時台灣流行的是《船歌》、《愛情的糾紛》。1960年代,國語、台語、西洋、東洋四種歌曲並存,但是1965年越戰開始,台灣成為美軍後勤、渡假重地,乃引進樂隊。

  1970年代是台灣地區的大時代﹕退出聯合國、與友邦斷交包括中美斷交、石油危機、蔣公逝世、十大建設、漢聲雜誌的發行、雲門舞集《薪傳》、洪通的畫、陳達的歌,激勵著民族主義的熱情。民歌的興起是在這個大時代背景之下對西洋、東洋歌曲的反彈,他們要唱自己的歌。

  1973年,胡德夫、楊弦、李雙澤、韓正浩、吳楚楚聯合在國際學舍舉行民歌演唱會《美麗的稻穗》。台語歌曲有楊三郎的《港都夜雨》。1975年6月6日,楊弦、胡德夫在台北中山堂舉行第一次民歌創作演唱會﹕「中國現代民歌之夜」。

  1977年,陶曉清邀請胡德夫、楊弦、韓正浩、吳楚楚合錄三張名為《我們的歌》合集﹔新格唱片公司出版「合韻獎」。1978年,海山唱片公司出版「民謠風」,民歌盛況空前。

  校園民歌鼎盛時期的代表作品包括﹕潘安邦《外婆的澎湖灣》、葉佳修《鄉間的小路》、賴西安(詞)、蘇來(曲)、陳達(奏)﹕《月琴》、梁弘志﹕《恰似你的溫柔》、馬兆駿﹕《木綿道》、李建復﹕《龍的傳人》。

  江震遠利用各種方式﹕錄音、現場和音、獨唱,把這些名曲示範給觀眾欣賞。最後,他說民歌不是革命,是件了不起的事,它不像流行歌曲,它可以流傳下來。他希望不久在休斯頓能夠舉行民歌比賽。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馨韻合唱團預告
新世紀人壽保險2024年第一季度業績 財報亮麗
達拉斯簡訊
達拉斯簡訊 人氣 4
達拉斯市中位房價十年間飆升142%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