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五大湖發現魚類病毒

標籤: ,

【大紀元5月1日訊】(明報新聞網2007年5月1日報導)美國報章報道,北美五大湖發現致命的魚類埃博拉病毒,會對所有淡水魚構成威脅,科學家對此感擔心。

《今日美國報》報道,截至目前五大湖中的伊利湖、安大略湖、休倫湖以及承擔五大湖水入海任務的聖勞倫斯河、尼亞加拉大瀑布和一些紐約州內的淡水湖中,都發現了埃博拉魚類傳染病毒。埃博拉病毒是人類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死亡率最高的一種病毒,人體感染後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間。這種病毒最早於1967年在德國的馬爾堡地區首次被發現,但當時並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注意。1976年,科學家在蘇丹南部和剛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區再次發現這種病毒。埃博拉病毒由此而得名。

埃博拉病毒主要通過汗液、唾液或血液傳染,潛伏期2周左右。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現高燒、頭痛、咽喉疼、虛弱和肌肉疼痛。然后是嘔吐、腹痛、腹潟。發病後的兩星期內,病毒外溢導致人體內外出血、血液凝固、壞死的血液很快傳及全身各器官,患者出現口腔、鼻腔和肛門出血等症狀,可在24小時內死亡。

五大湖區蘊藏了世界上20%的淡水儲量,各種魚類資源相當豐富。由於五大湖中除了密歇根湖外,其他四個都屬於美國和加拿大共管水體,因此加強國際協作是控制魚類埃博拉出血病毒傳播的有效渠道。有研究人員預測,今年五月中旬以後,可能是五大湖淡水魚類感染埃博拉出血熱病毒的高峰期。

作為預防性措施,美國和加拿大有關部門開始限制淡水魚類的運輸活動,並且規定釣魚愛好減少使用活魚作為誘餌,並且加強對船只的清潔和消毒工作。一般的加熱烹調方法就可以殺死魚肉中的類埃博拉病毒。

相關新聞
研究:氣候影響水溫 水溫影響魚群繁衍
花臉番茄可能染病
上海血友病人與警方發生衝突被起訴
氣候變遷使淺海與深海魚類生長速度兩極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