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新媒體載舟、覆舟的天平支點

唐浩

人氣 6
標籤: ,

【大紀元5月11日訊】網際網路、影音手機等新媒體,是創造多元言論、促進民主生活的利器,也可以是製造紛擾、動盪社會的凶器。

兩者僅是一線之隔。而關鍵在於為何使用,以及如何使用。

4月16日,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發生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校園槍擊案,部分現場目擊者透過手機將校園當時的緊張情形拍攝下來,透過媒體播出,後來並被上傳到網際網路散佈到世界各地。

4月18日,美國國家廣播電視台(以下稱NBC)宣稱收到槍擊案兇手南韓移民趙承熙所寄發的影片與自白信。NBC在剪輯影片後,隨即將兇手的影像與辯詞對全美觀眾播出,而這些影片、照片也隨即引發各大媒體的轉述播放,並被上傳到網站上供網友收看。

而網友透過擷取影片,重新剪輯後,再製造出無數的影片副本傳送到全球各地。包括著名的 Youtube 等影音網站,也都播放著這些影片。

新媒體無遠弗屆的影響力,充分展露無遺。

新媒體時代,誰能置身事外?

言論多元,品質危險

誠然,隨著通訊科技的高度發展,全球的時空距離大幅縮短,人與人間的溝通不再是件難事。同時,藉由網際網路、影音手機等通訊工具的廣泛滲透力,一般民眾擁有更充裕的管道來獲取全球資訊,並可獨立表達意見與全球人民互動交流。也因此,許多極權國家或獨裁政體也紛紛在這股「民主化」的科技大潮中,逐漸走向解體,或者鬆綁轉型。因為,他們再也不能壟斷言論和資訊,再也不能閉鎖民智、也不能再對人民洗腦催眠。

不過,當人們慶祝著新媒體科技所造成的民主革命時,卻也因為高度的「自由」、「開放」,形成了難以控管媒體內容品質的窘境。這次槍擊案影片的流傳,就是明顯例子。

殺人兇手趙承熙在影片中把弄著雙槍、逞兇鬥狠的神情與辯詞,日以繼夜地散發到全球各角落。不僅有引發青少年模仿之虞,更是屢屢刺痛著受難者家屬的心。

「在新媒體時代裡,人人都能向全世界發佈各種訊息。下一次,我們又將看到什麼驚人的東西?」《舊金山紀事報》專欄作家加洛佛里(Joe Garofoli)憂心忡忡地說。

研究新媒體甚深的網路部落客賈維斯(Jeff Jarvis)更沈痛地指出,「一切已經完全失控了。當任何人、所有人 – 不管是目擊者、犯罪者、受害者、評論員、政府官員還是新聞記者都一樣 – 能夠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內,透過新媒體來發佈訊息時,這表示我們再也不能有效地過濾新聞、包裝新聞、編輯新聞、淨化新聞、潤飾新聞。我們的社會再也不能被妥善地保護了。」

先有麵包,再談道德及社會責任?

媒體科技本身只是承載訊息內容的平台,新媒體是正是邪、是善是惡?一切還得看媒體人員如何使用。說穿了,是人心的善或不善,決定了新媒體的力量是正面還是負面。

只是,目前人心的普遍表現,恐怕還是令我們失望。

槍擊案在星期一發生後,主要的電視媒體,如CNN(有線電視新聞頻道)、Fox News(福斯新聞網)、NBC及其相關網站MSNBC等,收視率及網站瀏覽率均大幅提高。這不難理解,畢竟每當社會發生緊急事件,人們總會急需瞭解相關資訊來獲得安全感。

然而,星期三,NBC宣稱獨家收到兇手寄來的影片、信件等物品,並決定在電視上、網站上播出這些影片,儘管影片內容經過修剪,但還是播出了兇手舞弄手槍的不當畫面。,而其他媒體也隨即跟進引用NBC提供的畫面。根據統計,星期三當天這些媒體的收視率、點閱率確實突增不少,但隔天隨即暴跌。

收視數字的大起大落,正反映出觀眾或許一開始由於好奇而收看了這些影片,但觀看之後深感不當、甚或厭惡,從而拒絕再看。於是,星期四,包括福斯新聞(Fox News)等多家媒體也宣布「自律」,即刻從網站上撤下兇手的影片或照片。

有趣的是,這種媒體宣稱「自律」的作為,其實藏有玄機,往往遵循這樣一個模式:先播出爭議影片 → 趁觀眾好奇搶得收視率 → 觀眾厭惡後隨即道歉 → 宣稱自己體會到社會責任、決定撤下影片不再報導。從而,嗜血媒體往往到最後搖身一變成了道德英雄而順利落幕。如此一來,面子(道德英雄)、裡子(收視率)俱全,魚與熊掌似乎都得到了。

但是,媒體的大發利市,根本上是用整個社會的安定和道德水平去交換來的。當媒體在電視上、網站上播放這些刀光劍影的影像,會不會造成年輕氣盛的有心人去如法炮製?會不會觸動受難者家屬的傷痛?會不會激化族群之間的緊張對立?會不會讓青少年們認為動刀動槍來解決問題是很普遍的、很英雄式的作法?

媒體的收視數字和經濟收益可以用數字來計算,但社會所付出的成本與損失則是龐大到無法量化、難以推估。

正本清源之道,在於人心

「科技發展得太過迅速,整個社會文化根本還來不及追上。」紐約的「個人民主論壇」(Personal Democracy Forum)執行主編塞菲(Micah Sifry)如此表示。

許多激進論者對於這類媒體亂象,也提出了「以惡制惡」的管制策略,他們希望收束、管制新媒體的近用(access)管道,加強言論控管,來達成淨化媒體內容的質量。這派說法看似成理,但卻是個似是而非的迷思。「以惡制惡」本質上就是種報復性手段,是用仇恨心理來激烈地反制他人,這種作法或許可收一時的表面之效,但絕對無法長治久安,甚至還會造成民主生活的斲損,衍生出其他不可估量的後遺症。

例如,中共政權便是用這類思維作為管制網路及媒體言論的依據,冠冕堂皇地說要淨化言論,還給人民純淨的社會。但卻進而讓政府得以使用各種手法管制、監聽人民,甚至因此對人民進行洗腦式或催眠式的意識形態教育,讓人民陷入其中而不自覺。民主、自由也因此而遠離了世界。

有鑑於此,塞菲強調,限制人們使用網路或其他新媒體,絕對不是治本之道,公開、開放的自由網路還是必須維護的。「其中的差別在於,你只相信少數人就可以為群體做出好決定呢,還是願意相信更多的人。」

因此,任何外在的管制或限制都不是良方。真正要讓一切媒體新科技都能獲得善用、都能對社會發揮正面的、進步的推波助瀾之效,只有從根本上強化媒體從業人員以及媒體觀眾的道德觀念。讓真誠、善良的道德觀念深入人心,內化成性格的一部分,才能讓媒體人員在製作新聞時,能考慮到新聞對當事人、對社會大眾的影響是好是壞?究竟會帶來可觀的正面效益還是會造成龐大的社會危機?如此,新聞與新媒體技術才能真正獲得善用。

同時,也由於媒體觀眾的道德提升,人們自然會對那些製作良善新聞的媒體給予收視率、點閱率上的具體支持;而對那些灑狗血、在傷口上灑鹽的偏鋒媒體則給予拒絕或抗議。

於是,高道德的媒體可以獲得高收視率,高收視率又可換得高收益。從中觀之,道德不是可以換來更高的經濟收入和整個社會的安定祥和嗎?不是可以讓每項媒體新技術發揮最正面、最強大的作用來造人類嗎?

我們可以進一步說,道德絕非抽象的哲學概念,而是衡量一切是非得失的標準,更勢必是未來企業經營管理的新顯學。(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美非法移民身分合法化現曙光
搞笑:釘子戶吳萍當選時代週刊封面人物
華風:正在發生的中國社會轉型
唐浩:用「心」創造媒體聲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