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美中貿易小企業能立大功(1)

標籤:

【大紀元5月6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木風2007年5月5日華盛頓報導)美中兩國即將在華盛頓舉行第二輪戰略經濟對話,討論的主要問題是美中貿易失衡,因為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嚴重貿易失衡問題引起各方焦慮。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人們爭論甚多,但辦法甚少。不過,直接為美中兩國企業穿針引線的專業人士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答案不在國會山莊而在眾多的中小企業那裏。如果給它們提供適當的幫助,及時瞭解雙方的需求,美中雙邊貿易將會出現大的改善。

*失衡加劇 美國開始亮劍*

美中貿易摩擦持續多年,現在不僅沒有緩和,反而正在呈現進一步激化的態勢。最近,美國方面先是採取前所未有的措施,對中國紙品徵收反補貼關稅,後又在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上把中國告到了世貿組織。關注美中雙邊貿易的人士都對今年雙方是否會展開一場貿易大戰感到擔憂。

其實,雙邊各種摩擦的根源來自雙邊貿易的嚴重失衡。按美國的算法,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在去年已經攀昇到2300多億美元,而且還在繼續增長。這樣大的赤字在美國已經不再是一個經濟問題。美國政界基本形成了一個共識,這種貿易失衡的問題不能夠再繼續下去了。

辦法呢?華府的智囊機構,經濟學家和貿易專家不斷開會討論、研究。人們現在看到的是,美國政府的對華策略已經變化,從高調的威脅、施壓,轉變為更多地採用保護主義措施,逼迫中國有所改變。

*中方大採購 作用遠不夠?*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似乎也缺乏恰當的應對措施。在美國壓力加大的時候,中國所做的無非是加快人民幣升值的速度,按照美國的要求降低對盜版行為的刑事處罰的門檻兒,再者就是組織大型採購團一而再,再而三地到美國來採購,減少貿易逆差。

據報導,為了配合五月份美中經濟戰略對話在華盛頓的舉行,中國政府已經在全國組織起又一個巨型採購團,準備在對話開始前到美國各地瘋狂大採購。但美國人似乎對中國的這些積極回應措施並不滿意,說一、兩百億美元的採購對2000多億美元的赤字來說是杯水車薪。

在不少人看來,美中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解不開的難題。不過,長期從事在美中兩國企業之間搭橋舖路的專業人士認為,這個難題是被政客們弄得越來越難了,解開這個難題的關鍵在於提高眾多的美國中小企業的出口意識。

*李斌:中國人比美國人更會經商*

總部設在加州硅谷的美中B2B商業網站「AmeriChinaB2B.com」的創辦人李斌博士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時候表示,美中貿易不平衡在根本上說是由雙方中小企業家的商業眼光不同所造成的。

「我們對這個Business比較瞭解,就是說,中國跟美國的貿易順差很大一部份原因是因為中國人比美國人更會做生意。這是一個純技術問題。中國的一個小業主能夠把生產的鞋子和襪子賣到美國來,美國很罕見一個小商業主會把他的東西賣到中國去。」

李斌表示,美國是世界最大的市場,所以很多美國中小企業習慣於在國內進行營銷活動,而沒有對國外市場給予應有的重視。如果這些企業能夠積極展開對中國市場的營銷活動,美中貿易可望會有一個大的改變,因為中國的國內市場也在迅速擴大。

*美國中小企業難和中方做生意*

馬里蘭州的「亞洲投資諮詢公司」是一家專門給前往中國做生意的美國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公司。公司副總裁詹姆斯.麥克諾頓同意李斌的說法,但他認為,美國中小企業除了出口意識比較弱以外,和大企業相比,還有許多實際問題,阻礙它們開拓中國市場。麥克諾頓對美國之音說:

「我們談到美國中小企業到中國做生意問題的時候,要注意到,它們的情況和大企業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我在和金融公司打交道的過程中發現,小企業人手不足,缺乏對中國規章條例的瞭解,缺乏對中國做生意習慣的瞭解,更缺乏對中國政府政策的瞭解。大公司,比如花旗集團,JP摩根銀行等,它們有國際部,有中國專家,會講中文,了解法規,甚至他們本人就是中國人。這些都是小企業所難以具備的。大企業可以花數百萬美元在北京、上海設立辦事處,但小企業根本沒有這個能力。」

麥克諾頓指出,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取消了很多貿易壁壘,甚至逐步開放了金融市場,官方的障礙消失了很多,但實際上仍然存在各種障礙,如文化障礙、習慣障礙和語言障礙等,這些障礙對於中小美國企業打入中國市場還是很難克服的。

李斌和麥克諾頓的公司在跟美國企業的接觸中都感到如何幫助這些企業克服這些困難是當務之急。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對華逆差年年高 國會亮劍呼聲急
美參議員:射星是挑釁 碎片存百年
美各界不滿中國產權保護缺乏作為
美眾議院就美中貿易等舉行聽證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