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美中贸易小企业能立大功(1)

标签:

【大纪元5月6日讯】(美国之音记者:木风2007年5月5日华盛顿报导)美中两国即将在华盛顿举行第二轮战略经济对话,讨论的主要问题是美中贸易失衡,因为美国和中国之间的严重贸易失衡问题引起各方焦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人们争论甚多,但办法甚少。不过,直接为美中两国企业穿针引线的专业人士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不在国会山庄而在众多的中小企业那里。如果给它们提供适当的帮助,及时了解双方的需求,美中双边贸易将会出现大的改善。

*失衡加剧 美国开始亮剑*

美中贸易摩擦持续多年,现在不仅没有缓和,反而正在呈现进一步激化的态势。最近,美国方面先是采取前所未有的措施,对中国纸品征收反补贴关税,后又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把中国告到了世贸组织。关注美中双边贸易的人士都对今年双方是否会展开一场贸易大战感到担忧。

其实,双边各种摩擦的根源来自双边贸易的严重失衡。按美国的算法,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在去年已经攀昇到2300多亿美元,而且还在继续增长。这样大的赤字在美国已经不再是一个经济问题。美国政界基本形成了一个共识,这种贸易失衡的问题不能够再继续下去了。

办法呢?华府的智囊机构,经济学家和贸易专家不断开会讨论、研究。人们现在看到的是,美国政府的对华策略已经变化,从高调的威胁、施压,转变为更多地采用保护主义措施,逼迫中国有所改变。

*中方大采购 作用远不够?*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似乎也缺乏恰当的应对措施。在美国压力加大的时候,中国所做的无非是加快人民币升值的速度,按照美国的要求降低对盗版行为的刑事处罚的门槛儿,再者就是组织大型采购团一而再,再而三地到美国来采购,减少贸易逆差。

据报导,为了配合五月份美中经济战略对话在华盛顿的举行,中国政府已经在全国组织起又一个巨型采购团,准备在对话开始前到美国各地疯狂大采购。但美国人似乎对中国的这些积极回应措施并不满意,说一、两百亿美元的采购对2000多亿美元的赤字来说是杯水车薪。

在不少人看来,美中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解不开的难题。不过,长期从事在美中两国企业之间搭桥铺路的专业人士认为,这个难题是被政客们弄得越来越难了,解开这个难题的关键在于提高众多的美国中小企业的出口意识。

*李斌:中国人比美国人更会经商*

总部设在加州硅谷的美中B2B商业网站“AmeriChinaB2B.com”的创办人李斌博士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表示,美中贸易不平衡在根本上说是由双方中小企业家的商业眼光不同所造成的。

“我们对这个Business比较了解,就是说,中国跟美国的贸易顺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人比美国人更会做生意。这是一个纯技术问题。中国的一个小业主能够把生产的鞋子和袜子卖到美国来,美国很罕见一个小商业主会把他的东西卖到中国去。”

李斌表示,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市场,所以很多美国中小企业习惯于在国内进行营销活动,而没有对国外市场给予应有的重视。如果这些企业能够积极展开对中国市场的营销活动,美中贸易可望会有一个大的改变,因为中国的国内市场也在迅速扩大。

*美国中小企业难和中方做生意*

马里兰州的“亚洲投资咨询公司”是一家专门给前往中国做生意的美国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公司。公司副总裁詹姆斯.麦克诺顿同意李斌的说法,但他认为,美国中小企业除了出口意识比较弱以外,和大企业相比,还有许多实际问题,阻碍它们开拓中国市场。麦克诺顿对美国之音说:

“我们谈到美国中小企业到中国做生意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到,它们的情况和大企业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我在和金融公司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小企业人手不足,缺乏对中国规章条例的了解,缺乏对中国做生意习惯的了解,更缺乏对中国政府政策的了解。大公司,比如花旗集团,JP摩根银行等,它们有国际部,有中国专家,会讲中文,了解法规,甚至他们本人就是中国人。这些都是小企业所难以具备的。大企业可以花数百万美元在北京、上海设立办事处,但小企业根本没有这个能力。”

麦克诺顿指出,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取消了很多贸易壁垒,甚至逐步开放了金融市场,官方的障碍消失了很多,但实际上仍然存在各种障碍,如文化障碍、习惯障碍和语言障碍等,这些障碍对于中小美国企业打入中国市场还是很难克服的。

李斌和麦克诺顿的公司在跟美国企业的接触中都感到如何帮助这些企业克服这些困难是当务之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对华逆差年年高 国会亮剑呼声急
美参议员:射星是挑衅 碎片存百年
美各界不满中国产权保护缺乏作为
美众议院就美中贸易等举行听证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