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華衙門案:中央雖生氣,後果不嚴重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6月5日訊】2007年的國際兒童節,對幾個地方的官員大人來說是個難忘的日子。這天,中央紀委、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監察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建設部、審計署等七部委聯合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了河南濮陽縣等四起違規修建「豪華衙門」的典型案件。同時,中央電視台的新聞節目除了報導「通報」,還專門播放了濮陽縣 「衙門」、豪宅和當地街道、民居的對比畫面。

此舉反響可謂熱烈。在下連夜瀏覽網上跟帖,歸納網民發言大致可分為四類:一是對修建豪華衙門的行為和當事官員表示憤恨;二是網民說他們的所在地也存在和四地一樣的現象,甚至比被通報的問題更嚴重;三是指出或懷疑這些「違規行為」背後有貪腐因素;四是贊同七部位的通報(這類發言條目很少且文字簡單)。從網上言論看「網民觀感」,他們最鮮明或最強烈的感覺是「處理太輕」。

「豪華衙門案」中的官員,受的是「黨紀政紀處分」,對身為「直接責任人」的小官,最重的處分是開除黨籍和撤職;其他多是黨內嚴重警告、行政降級等等。其實大家都明白,驚動了七部委和中央的案件,本是「違法」乃至「犯罪」性質的案件。但這種案件並未進入司法程序,因此當事人被「嚴肅處理」之後,其「政治光榮」仍高於一般國民。按普通人的標準衡量,他們實際上什麼懲罰都沒遭遇。

老百姓的罪錯,要是涉及金額和犯罪性質驚動當地派出所,就會直接進監獄了。相比之下,黨政官員真正享受了「超國民待遇」,他們的「擔待能力」顯然是太強了。這裡,「黨紀政紀」實際上起的是「保護傘」作用,這種保護傘僅屬於官員而於普通公眾無緣。公眾所表達的「處理太輕」的意見,說明大家對「黨紀代法」這種與法治社會、法治原則相悖的現象,牴觸情緒已經很強。這其實是種好現象,說明群眾已經重視「程序正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在群眾心裏紮下了根。

地方官員慣於以豪華衙門和豪華私宅為榮,普通民眾卻早已以豪華衙門和豪華管宅為悲。這又是一種值得關注和思考的現象。

是不是「群眾覺悟」和「國民素質」高於地方官員了?這個現象,只是說明官民利益不同,因而「價值觀」也似乎差異很大。強者是不必在意和研究弱者的感受或處境的,而弱者卻不得不關注、不得不研究強者狀況和強者心態,並且可以實事求是地發現強勢的優越地位和自身的被動境遇的具體關聯。這是一種「自然現象」,所以有時候官員或其他強勢者對「弱勢對手」似乎一無所知,表現很愚蠢。官方因不必在乎民間的情緒、思考、訴求而「大大咧咧」,他們的信息系統和服務系統,也服從和揣測「首長意志」而自動過濾掉平民思想和「正常價值信息」,以至於他們的榮辱標準、價值判斷也自成封閉的「小圈子」,並且隨時間推移越發和民間意識格格不入。這樣,官員覺得已經「處理很重」,群眾卻認為「處理太輕」,其間雙方巨大差異的原因,就不難解釋了。

5月29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局長鄭筱萸案作出一審判決,以受賄罪判處鄭筱萸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全部財產;以玩忽職守罪判處其有期徒刑7年,兩罪並罰,決定執行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全部財產。這個消息一發佈,官方人士和官方學者就大談「顯示了中央反腐的決心」。根據這種邏輯,豪華衙門案「處理太輕」顯示的是「反腐決心不大」麼?

「保護幹部」是個大事情,官場上當然有各個層面上開展的「博弈」。如今公佈消息的這一步走好,能為民間聲音的「介入」提供一點起碼的條件--或許,這事還沒完。

2007年6月2日於河南濮陽(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河南窮縣  縣府大樓極盡奢侈豪華
聖地亞哥聲援1800萬中國民眾退黨
中國地方政府建豪華辦公樓惹不滿
張明倫:是否心虛氣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