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陸委會:中國因素阻港發展 台灣拒一國兩制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妍君台北二日電)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游盈隆今天指出,檢視十年來香港的發展,不難發現「中國因素」阻礙香港原本可以有的更好發展,也可以理解為何長期以來,台灣始終拒絕接受「一國兩制」。

游盈隆出席東吳大學政治系與中華港澳之友協會主辦的「『一國兩制』十週年:回顧與挑戰」國際研討會時致詞表示,過去十年,「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就像處於「不確定的年代」,原本確信不移的民主法治與司法獨立原則因為主權移交中國,變得猶豫與不確定。

他指出,問題根源在於中國極權獨裁統治的本質與香港自由開放的社會存在扞格不入的矛盾,中國總是伸手干預香港事務,而香港特區政府因揣摩中國心意而自我限縮,導致問題叢生。

游盈隆說,司法獨立方面,一九九九年一月,香港終審法院裁定,港人在中國大陸所生子女無須經中國公安部門審批,即可享有在香港的居留權;北京當局卻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解釋基本法的權力,推翻香港終審法院判決,嚴重損害香港司法獨立。

他表示,在民主政治方面,各項民調顯示,長期以來有超過六成的香港民眾希望儘快全面普選,中國卻利用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基本法的解釋權,粗暴否決香港近期內實施普選的可能,釋法權讓中國對「高度自治」的承諾,變成「中國的高度統治」。

游盈隆指出,多年來,中國領導人一再要求台灣接受「一個中國」、「一國兩制」的原則與設計,這一套說法事實上是預先設定結論,且將結論當成前提,要求台灣接受「成為香港第二」。

他表示,這等同於放棄中華民國的主權,以及台灣多年來建構的民主體制與價值,台灣絕大多數人民無法接受。

不過,游盈隆說,香港是個非常現代化的社會,無論在文化發展、法治觀念、經濟體質、社會多元乃至國際化的程度,都完全具備實施全面民主的條件,是中國學習如何實行民主的最佳場域。

他指出,中國政府若能實踐「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承諾,進一步在香港成功實行民主,必然會更有信心讓中國人民享有自由與民主。

陸委會認為,一個開放自由、尊重人權與走向民主的中國,才能真正促進台海區域和平與穩定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