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鼓勵私營資本參與國防工業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8月12日訊】(亞洲時報 Siddharth Srivastava新德里撰文/楊洋編譯)印度和中國的私營企業,近年都似乎在國防現代化的建設當中,發揮越來越積極的作用。據報,中國政府日前批准私營企業進軍國防領域,包括武器生產等。中國於 2005年開始批准私營企業生產非戰略性的軍備,由此逐步放鬆了對軍工業的國家壟斷。同樣,印度政府也試圖鼓勵私企進入並加速軍工產業的發展。

印度至今主要依賴進口來彌補國防生產的缺口,而國營軍工企業又跟不上現代軍事科技的發展,因此鼓勵私營資本的參與顯得十分必要。印度國防部長安東尼(A K Antony)近日也指出,進口軍備很難適應國內的環境條件,例如惡劣的氣候等等。他強調,印度政府希望效仿南韓,鼓勵國有、私有和外來資本參與國防工業,通過技術轉移來加速其發展。

印度工商協會(Associated Chambers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指出,印度軍事硬件和軟件的進口規模在5年內將達到300億美元。

印度工業聯合會(Confederation of Indian Industry)主席米塔爾(Sunil Bharti Mittal)最近亦表示:「國內企業應該要先達到國防工業的要求。」一個由政府成立的委員會,也向國防部提出了關於私營經濟進入軍工業的准入條件。

近幾年來,印度私營軍工廠的確積累了一些技術和經驗,但總體競爭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例如,印度一家名為Mahindra Defense Systems(簡稱MDS)的私有軍火企業,已經接下了為印度陸軍的訂單,製造8000輛輕型軍用車和防地雷軍用車。另外,該公司也正在為海軍生產300枚輕型水雷。

與MDS競爭的國營企業包括,印度兵工廠委員會(Ordnance Factory Board,簡稱OFB)和巴拉特拉環球搬運有限公司(Bharat Earth Movers Ltd,簡稱BEML)。據悉,OFB將與美國通用發動機公司(General Motors)合作,生產美軍的「悍馬」(Hummer)越野車,而BEML則簽下了英軍「陸虎」(Range Rover)越野軍的生產合同。

據報道,印度海軍計劃斥資150億美元,打造一支核潛艇艦隊,而印度工程業巨頭Larsen & Toubro(L&T)公司希望從中分得一杯羹。同時,該公司還參與製造印度第一艘獨立研製的核潛艇、以及「皮那卡」(Pinaka)火箭的發射系統。此外,該公司還接到了荷蘭Zadeko船舶管理公司的訂單,價值45億盧比(1.11億美元)。該公司正計劃將國防工業部分拆出來,成立一家子公司。

有意進軍航空工業的Godrej公司,目前負責「布拉莫斯」(Brahmos)巡航導彈的組裝工作。同時,該公司還負責為「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ndian Space Research Organization)建設發射台,以及為核反應堆設施提供相關設備等。

印度廉價的勞動力和較高的生產能力,是吸引海外國防企業的重要原因。據報道,歐洲航空防衛及太空公司(European Aeronautic Defence and Space company, EADS)正在和L&T、MDS及塔塔集團(Tata group)等進行磋商,希望在印度成立合資公司。而美國波音以及俄羅斯、南韓的國防企業,也有意在印度尋找合作夥伴。

據最新報道,L&T公司計劃與波音和EADS公司合作,開拓國防和航空業的國際市場。據悉,L&T已投資50億盧比,在泰米爾納德(Tamil Nadu)和馬哈拉什特拉邦(Maharashtra)建立兩條生產線。報道指出,波音和EADS公司同意向L&T公司採購零件。

印度現有的法律規定,外資可以參與規模低於10億盧比的國防生產項目的合作,但外資股權不能超過26%;同時又規定,價值超過30億盧比的對外國防採購項目中,總價值的30%必須用於再投資。專家估計,再投資政策將使得印度航空外包業務的規模突破100億美元。

作為F/A-18戰鬥機的製造商,波音公司希望利用再投資的條款,加強與印度企業的合作。目前,波音公司在全球35個國家的再投資總額,已接近300億美元。

另外,印度政府已宣佈禁止跨國軍工企業,採取間接再投資(亦即投資非國防領域)的方式。同時有關部門還積極鼓勵私營資金投資國防工業。

印度國防研究發展局(Defens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早前與印度全國軟件服務企業聯合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ftware and Service Companies),簽署了一份關於合作監督國防工業生產的協議。國防研究發展局一直由於效率不高和能力不足等問題,而遭到國內的強烈批評。

因為印度政府是國防產品的主要採購商之一,所以政府必須和私營軍工企業簽下更多的合同,允許它們參與項目投標,而不是一味地依賴外國和國營軍工企業,這樣才能讓私營資本在國防領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業內人士指出,政府與私營企業的合作仍然缺乏互信機制,所以大多數私有性質的軍工企業,目前都將出口作為重點的發展方向。

據悉,印度政府已根據公司業績等標準,挑選出12傢俬營企業,授予它們國防工業企業(Raksha Udyog Ratna,簡稱RUR)的地位。RUR地位可以讓這些公司獲得政府的大力支持,並且可以參與國防項目的競標。這12家企業包括塔塔汽車(Tata Motors)、Godrej and Boyce、Bharat Forge鍛造業公司、Mahindra and Mahindra汽車製造公司、塔塔電力(Tata Power Co)、L&T、HCL技術公司、以及軟件業公司Infosys和Wipro等。

然而迫於左派政黨的反對壓力,印度政府並沒有就這個舉措發佈正式聲明。左派政黨代表了一些勢力強大、反對私有化的工會。印度全國現有39家國營軍工廠和8家國有國防企業,總員工接近20萬人,其中一半以上的員工都是工會成員。

反觀中國,同樣是左派政黨佔統治地位,但是中國仍然在向國防領域私有化邁進。中國軍工生產私有化的趨勢正在不斷加強,印度也必須迎合這種趨勢,鼓勵私營企業在國防領域發揮更重要的作用。(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香格里拉對話今晚開幕 中國軍力成焦點
印度國防部同意採購一二六架多功能戰機
印美戰略合作 觸動中國神經
美國、印度和中共的三角關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