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鼓励私营资本参与国防工业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8月12日讯】(亚洲时报 Siddharth Srivastava新德里撰文/杨洋编译)印度和中国的私营企业,近年都似乎在国防现代化的建设当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据报,中国政府日前批准私营企业进军国防领域,包括武器生产等。中国于 2005年开始批准私营企业生产非战略性的军备,由此逐步放松了对军工业的国家垄断。同样,印度政府也试图鼓励私企进入并加速军工产业的发展。

印度至今主要依赖进口来弥补国防生产的缺口,而国营军工企业又跟不上现代军事科技的发展,因此鼓励私营资本的参与显得十分必要。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A K Antony)近日也指出,进口军备很难适应国内的环境条件,例如恶劣的气候等等。他强调,印度政府希望效仿南韩,鼓励国有、私有和外来资本参与国防工业,通过技术转移来加速其发展。

印度工商协会(Associated Chambers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指出,印度军事硬件和软件的进口规模在5年内将达到300亿美元。

印度工业联合会(Confederation of Indian Industry)主席米塔尔(Sunil Bharti Mittal)最近亦表示:“国内企业应该要先达到国防工业的要求。”一个由政府成立的委员会,也向国防部提出了关于私营经济进入军工业的准入条件。

近几年来,印度私营军工厂的确积累了一些技术和经验,但总体竞争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例如,印度一家名为Mahindra Defense Systems(简称MDS)的私有军火企业,已经接下了为印度陆军的订单,制造8000辆轻型军用车和防地雷军用车。另外,该公司也正在为海军生产300枚轻型水雷。

与MDS竞争的国营企业包括,印度兵工厂委员会(Ordnance Factory Board,简称OFB)和巴拉特拉环球搬运有限公司(Bharat Earth Movers Ltd,简称BEML)。据悉,OFB将与美国通用发动机公司(General Motors)合作,生产美军的“悍马”(Hummer)越野车,而BEML则签下了英军“陆虎”(Range Rover)越野军的生产合同。

据报道,印度海军计划斥资150亿美元,打造一支核潜艇舰队,而印度工程业巨头Larsen & Toubro(L&T)公司希望从中分得一杯羹。同时,该公司还参与制造印度第一艘独立研制的核潜艇、以及“皮那卡”(Pinaka)火箭的发射系统。此外,该公司还接到了荷兰Zadeko船舶管理公司的订单,价值45亿卢比(1.11亿美元)。该公司正计划将国防工业部分拆出来,成立一家子公司。

有意进军航空工业的Godrej公司,目前负责“布拉莫斯”(Brahmos)巡航导弹的组装工作。同时,该公司还负责为“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ndian Space Research Organization)建设发射台,以及为核反应堆设施提供相关设备等。

印度廉价的劳动力和较高的生产能力,是吸引海外国防企业的重要原因。据报道,欧洲航空防卫及太空公司(European Aeronautic Defence and Space company, EADS)正在和L&T、MDS及塔塔集团(Tata group)等进行磋商,希望在印度成立合资公司。而美国波音以及俄罗斯、南韩的国防企业,也有意在印度寻找合作伙伴。

据最新报道,L&T公司计划与波音和EADS公司合作,开拓国防和航空业的国际市场。据悉,L&T已投资50亿卢比,在泰米尔纳德(Tamil Nadu)和马哈拉什特拉邦(Maharashtra)建立两条生产线。报道指出,波音和EADS公司同意向L&T公司采购零件。

印度现有的法律规定,外资可以参与规模低于10亿卢比的国防生产项目的合作,但外资股权不能超过26%;同时又规定,价值超过30亿卢比的对外国防采购项目中,总价值的30%必须用于再投资。专家估计,再投资政策将使得印度航空外包业务的规模突破100亿美元。

作为F/A-18战斗机的制造商,波音公司希望利用再投资的条款,加强与印度企业的合作。目前,波音公司在全球35个国家的再投资总额,已接近300亿美元。

另外,印度政府已宣布禁止跨国军工企业,采取间接再投资(亦即投资非国防领域)的方式。同时有关部门还积极鼓励私营资金投资国防工业。

印度国防研究发展局(Defens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早前与印度全国软件服务企业联合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ftware and Service Companies),签署了一份关于合作监督国防工业生产的协议。国防研究发展局一直由于效率不高和能力不足等问题,而遭到国内的强烈批评。

因为印度政府是国防产品的主要采购商之一,所以政府必须和私营军工企业签下更多的合同,允许它们参与项目投标,而不是一味地依赖外国和国营军工企业,这样才能让私营资本在国防领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业内人士指出,政府与私营企业的合作仍然缺乏互信机制,所以大多数私有性质的军工企业,目前都将出口作为重点的发展方向。

据悉,印度政府已根据公司业绩等标准,挑选出12家俬营企业,授予它们国防工业企业(Raksha Udyog Ratna,简称RUR)的地位。RUR地位可以让这些公司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且可以参与国防项目的竞标。这12家企业包括塔塔汽车(Tata Motors)、Godrej and Boyce、Bharat Forge锻造业公司、Mahindra and Mahindra汽车制造公司、塔塔电力(Tata Power Co)、L&T、HCL技术公司、以及软件业公司Infosys和Wipro等。

然而迫于左派政党的反对压力,印度政府并没有就这个举措发布正式声明。左派政党代表了一些势力强大、反对私有化的工会。印度全国现有39家国营军工厂和8家国有国防企业,总员工接近20万人,其中一半以上的员工都是工会成员。

反观中国,同样是左派政党占统治地位,但是中国仍然在向国防领域私有化迈进。中国军工生产私有化的趋势正在不断加强,印度也必须迎合这种趋势,鼓励私营企业在国防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香格里拉对话今晚开幕 中国军力成焦点
印度国防部同意采购一二六架多功能战机
印美战略合作 触动中国神经
美国、印度和中共的三角关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