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缺鐵性貧血

文/陳洪宇

人氣: 2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3日訊】鐵是維持健康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人體合成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當鐵質缺乏時,容易造成紅血球濃度減少、血紅素降低或血液稀薄的狀態,以致血液中帶氧量減少而影響大腦中營養素和氧的供應,這就是缺鐵性貧血,也是最常見的貧血。缺鐵性貧血的症狀和其他貧血類似,如無痛性舌炎(舌頭味蕾消失、呈現光滑狀)、口角炎、匙狀指甲、吞嚥困難。

引起缺鐵性貧血的原因相當多,包括慢性血液流失(月經過多、消化性潰瘍、胃腸道惡性腫瘤、痔瘡、血尿、咳血等)、吸收不良(胃切除術後、慢性吸收不良症候群)、生理需要增加(懷孕、生長期孩童)、素食者及長期捐血者,都可能引起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的治療原則即針對其發生的原因對症治療,一般行經期婦女最可能的原因為月經過多(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男性則以消化性潰瘍最常見,大於六十歲的老年人則要考慮是否有胃腸道的惡性腫瘤,鄉下地區的農民則要考慮鉤蟲感染的可能性。治標方面,即矯正貧血和補充鐵的存量,一般服用鐵劑八星期,血色素可恢復到正常值,服用半年可補足鐵的存量。若是吸收不良或胃切除的病人則考慮注射鐵劑。

女性貧血相當普遍,但僅有半數尋求醫師幫助,許多人還是透過察覺了頭昏眼花的現象而自我診斷可能罹患貧血。除了月經期的血液流失、藥物、荷爾蒙或罕見的遺傳性血液疾病外,日常生活中營養攝取不足亦是造成女性貧血的原因之一。進入青春期的少女常有情緒不穩定、容易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及學習成績下降等現象,都與少女體內缺鐵有密切關係。

鐵質是造血的基本營養物質,維他命B群中的B6、B12和葉酸等是體內製造血紅素所必須的營養素,而維生素C和銅則可促進鐵質的吸收,這些營養成分也是造血所必須的物質,缺一不可。現代人由於飲食的不均衡,不正確的食物攝取都影響了鐵質的吸收。如茶中的丹寧酸、咖啡中的多酚類,及碳酸飲料中的磷酸物質都會影響鐵質的吸收,菠菜、籚筍與甜菜則含有草酸、植酸等成份而會干擾鐵質的吸收,一起吃鈣片與鐵劑也會減少人體對鐵質吸收。

我們每天攝取的食物中含有10~15毫克的鐵,其中5%~10%可被胃腸道吸收,含鐵量較多的食物包括紅肉、肝臟、蛋黃、乳酪及深綠色蔬菜。每天所吸收之0.5mg~1mg鐵可滿足健康男人及停經婦女之需要,卻不能滿足行經期婦女、孕婦、青少年及嬰兒之較大需要量。

針對貧血者,專家提供以下飲食攝取的建議:

(一) 提高鐵質的吸收及利用
攝取含有豐富維生素C的水果,可以幫助鐵質吸收,如柳橙、橘子、檸檬、柚子、蕃石榴。

(二) 均衡飲食
1.攝取富含鐵質的食物,如:牛肉、豬肉、肝臟、魚肉、牡蠣、家禽和蛋類等。
2.其他含有鐵質的食物,海產品如魚、蝦、紫菜、海帶、海蜇,黃豆製品、紅棗等。對於吃素或是肉類食用量不足的人,可多加補充葡萄乾、紅棗、黑棗、乾果類、黑木耳、深色蔬菜等。
3.平日多攝取含維生素B群的食物,如:牛奶、動物的肝、腎、心臟、雞蛋、酵母、瘦肉等。

(三) 使用鐵鍋烹調,可使食物中的鐵增加10~20倍。
許多人對缺鐵性貧血有錯誤認知,以為吃鐵補鐵即可治癒此病,其實缺鐵性貧血並不是單一疾病,而是一項徵候,相當多的疾病皆會引起此症狀。對缺鐵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及時補充鐵劑藥物,如葡萄糖酸亞鐵、硫酸亞鐵、人造補血藥等。◇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