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銷產品質量標準比國際要低

標籤:

【大紀元1月10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孫承2008年1月9日北京報導)雖然中國產品在其他國家被頻頻召回,但在中國卻很少有產品因質量問題而被下架、禁止銷售。一方面是中國缺乏產品召回制度,同時也是因為中國內銷產品的安全標準往往低於國際標準。

雖然早在去年5、6月間,世界上很多國家就已經宣佈召回中國生產的含有有毒化學物質二甘醇的牙膏,但是這類牙膏在中國市場上從未被下架。

去年6月,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的進口警報說,從中國進口牙膏中檢出了最高含4%的二甘醇,警告不要使用中國製造的牙膏。

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去年7月發出公告,禁止企業用二甘醇作為牙膏原料、禁止出口這類牙膏,但是對於已經在中國國內上市的牙膏並沒有規定禁止銷售。相反,質檢總局在同一公告中說,使用二甘醇含量低於15.6%的牙膏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請消費者不要因使用過含二甘醇牙膏而擔心健康受到影響”。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雖然中國產品在其他國家被頻繁召回,但在中國卻很少有這種情況。一方面是除了藥品召回制度以外,中國對很多產品還沒有召回制度,同時也是因為中國國內的產品安全標準往往低於其他國家的標準。

以車輛安全評價體系為例,美國的標準是正面碰撞時速56公里,而中國的正面碰撞標準時速是50公里。
中國農業部副部長高鴻賓星期二也承認,中國的標準制定起步較晚,和發達國家的標準還有一定差距。

消費者權益組織“王海熱線”的王海說,內銷產品標準過低是因為在標準起草過程當中,沒有消費者利益的代表參加。

王海說:“中國質量標準為甚麼提高不了呢?關鍵的問題是,首先,標準是由企業主導或者說企業牽頭制定的,公眾參與程度過低,或者說消費者利益集團就沒法參與,因為經營者利益代言人組織比較發達。反過來呢,消費者的利益代言人組織幾乎沒有,中國幾乎沒有真正的消費者的利益代言人組織。消協是個官方的,它起到的代表消費者利益的作用是很有限的。一些第三方的檢驗機構又沒有,檢驗機構又基本上都是官方或者半官方的。”

王海說,在經營者和消費者博弈過程當中,經營者有充分的組織資源,但消費者沒有。他說,政府往往因為要發展經濟而對企業網開一面。此外,很多企業是國企,或者有政府背景的。媒體呢,首先也是國家的,其次也不敢得罪廣告大戶。

但是,北京消費者協會的法律顧問丘寶昌說,不能籠統地說中國國內的標準低,出口標準就高。

丘寶昌說:“我們國內有我們國內的標準。如果我們國內的標準,我們達到這標準了,在中國銷售沒有問題,但是中國的標準和其他國家的標準是不是一致?都是同一個標準?我認為這個也不可能。市場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含量等等,不可能統一化。”

他說,國內標準制定的時候也已經充分地考慮到了要保護消費者的利益。

中國人民大學行政管理學系主任毛壽龍說,很多專供出口的農產品都經過精加工,跟國內銷售的不一樣。雖然提高內銷的標準也是很多人的共識,但是真的推動起來會有很多問題。

毛壽龍說:“比如說,像很多企業可能就要被淘汰,今年本身食品價格就上漲很快,一系列的工藝改進,還有其它各方面的投資加進去,還有的人力要進行培訓,包括行業組織的管理等等,這組織成本都可能,相對來講,會比較高,那麼可能一下子會讓市場出現很大的一個變化。這個變化如果適應不了的話,有可能使得價格不像目前那樣5%、10%或者20%、30%那麼個速度上漲,可能會百分之百的速度上漲,可能會引起一些社會問題。”

現任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的龍永圖曾經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在中國媒體上談到這個問題時說,他認為今天中國經濟逐漸發展的時候,不需要再搞兩套標準,好像出口的標準就高,出口達不到標準就轉內銷了。他說,過去窮的時候也只能這樣了,但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中國老百姓的健康和外國人的健康是一樣重要。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內銷產品兩成質量不合格
中國民眾心疑內銷產品 公信力是最大難題
【新聞看點】2日本人蘇州遇刺 又是「偶發」?
【時事金掃描】摧毀上百無人機 烏導彈威脅莫斯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