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選後藍綠和解共生成趨勢 台民主獲讚譽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1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王宇心綜合報導) 台灣上星期六首次實行新的單一選區兩票制立委選舉合併公民投票,國民黨獲得壓倒性優勢,在立法院113席中贏得接近四分之三的81席,取得通過罷免總統案的主導權;加上無黨聯盟等友好政黨,泛藍陣營席次達到86席,超過立法院四分之三,跨過通過修憲案交公民覆決的門檻。執政民進黨的席次大幅下跌,只有不夠四分之一的27席。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麥考馬克14日在聲明中,向台灣人民成功的民主選舉致賀,期望與台灣人民的密切非官方關係能夠持續。

率團出訪友邦的台灣總統陳水扁16日說,立委選舉敗選他必須負最大與全部責任。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表示,陳總統因這次立委選舉民進黨的表現向大家道歉,就是一種反省,值得肯定。

馬英九12日晚在勝選記者會上表示,國民黨將戒慎恐懼的接受選民的付託,「我們要更謙虛,更低調。不但要尊重少數,更要容忍歧見。」

馬英九16日在新台灣人基金會舉辦的研討會中強調,不統、不獨、不武的新三不政策將是他兩岸政策的主軸。他參選總統就是要振興台灣的經濟、充裕民生、掃除貪污、促進兩岸和平。

他還強調,他提出的新三不兩岸政策,應該能獲得台灣多數民意的認同,也會得到中國大陸和國際社會的正面回應。

有與會人士提問,過去國民黨採取務實的外交政策,仍然面對了中國大陸打壓的問題。馬英九回答表示,他相信能讓中國方面理解,接受新三不政策將符合各方的利益。

陳水扁在立委敗選當晚辭去民進黨主席以示負責,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1月16日正式宣誓接任民進黨第11屆黨主席。謝長廷表示,從現在起,所有的選舉、政策、路線都將由他百分之百的負責。若大選失敗,他就退出政壇。

他表示,現在是反省謙卑的時候,面對接下來的總統大選,民進黨就像創黨時一樣的一無所有。因此,現在除了團結之外,別無選擇。

謝長廷表示,將繼續推動台灣入聯運動。並宣示要打一場優質的總統選舉,不買票、不鼓動民粹、也不會挑起族群對立。他還說,未來將在不犧牲台灣地位、主權及尊嚴的前提下,和中國方面協商並和平相處,他強調,這就是未來必需要走的路。

謝長廷日前表示,未來國會在國民黨一黨獨大的情況下,由他擔任總統才能扮演好平衡、守護台灣的角色。他還提出釋出行政權、消極行使總統職權等構想。

對於台灣紅党主席陳耀昌建議﹕如果謝長廷當選總統,應該邀請馬英九擔任行政院長,實施兩党共治。謝長廷表示,他可以接受這樣的建議,因為和解共生一直是他推動的理念和方向,相信民進党內也都可以認同。

馬英九指出,國民黨對藍綠和解共生會有一些具體的作法,到時會對外界公佈。他說,一黨獨大本身不是錯誤或是罪惡,關鍵是不要一黨獨霸,這點非常重要,同時要知所份際。他說,不要濫權、擴權,這才是關鍵。

謝長廷17日晚拜會與陳水扁理念不合的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謝長廷表示,台灣意識未來應走向更包容、共生。許信良表示,謝長廷是當前帶領民進黨、甚至帶領台灣走出歷史困局的適當人選。

馬英九17日表示,謝長廷拜訪許信良等人是很好的事,多做可以促進政壇和諧,應予鼓勵。但他認為,府院都屬同一黨,運作才較順暢。

至於藍綠共治一事,馬英九認為,正常情況下,府院都屬同一黨時,糾紛會較少,運作也較順暢,否則都是不得已的刻意安排。

國民黨文宣部主任賴素如表示,這次立委選舉投票率只有5成8,而民進黨加上台聯的泛綠陣營得票率仍然守住4成的基本盤,反映泛綠陣營的得票並無崩盤,只是很多中間選民並沒有出來投票。賴素如說,總統大選的投票率估計接近7成8左右,勝負取決於中間選民的投票意向,國民黨對總統大選選情審慎樂觀。

多位美國兩岸問題專家應邀赴台參加研討會並觀察選舉過程。赴台觀選的美國維吉尼亞州李契蒙大學政治系主任王維正17日表示,台灣透過這次選舉展現出民主的成熟度,贏得國際普遍讚譽。

華盛頓著名智庫傳統基金會15日邀集台灣兩黨代表以及熟悉美中台關係的專家舉行一場研討會。傳統基金會高級研究員譚慎格(John Tkacik)則表示,台灣的民主選舉對亞洲至關重要。

政治觀察家、曾經擔任美國副總統切尼亞洲事務副助理的葉望輝(Stephen Yates)指出,根據他多年的觀察,台灣的民主進程都能產生溫和的結果,將統獨的極端立場向中間修正,這次的選舉也不例外。

紐約時報報導說,台灣反對黨國民黨在立委選舉獲得壓倒性勝利,將快速削弱陳水扁總統的政治影響力。三月大選,若國民黨獲勝,有助降低兩岸緊張局勢。

紐時指出,中國也從以往學到經驗,台灣立委選舉期間避免以威脅或恫嚇手法影響台灣選情。北京迄今還未針對這次選舉公開發表看法。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導,國民黨在立法委員選舉獲得國會絕大多數席次,如果能再贏得三月的總統大選,可能促使兩岸關係解凍。

不過,報導也指出,雖然北京比較期望國民黨掌權,但它對於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的看法如何,卻並不清楚。馬英九不只曾公開批判中國的「反分裂國家法」及它的人權記錄,他也表明,任何兩岸間政治談判的前提,是中國必須撤除對準台灣的導彈部署。

報導引述北京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的話指出,如果馬英九贏得總統大選,對於兩岸人員及經貿交流增長的趨勢是相當正面的;如果謝長廷當選總統,中國會採取「等等看」的態度,而兩岸關係至少在兩年之內不會有進展。

金融時報報導指出,不能高估國民黨的勝利。新選區制下的國會席次分配誇大了國民黨的表現。51%的國民黨選票卻贏得將近四分之三的席次。陳水扁和民進黨仍然代表台灣社會的強烈主流意見,即使是馬英九在競選總統時也必須注意。

報導說,北京還會繼續施以強大的軍事、外交和經濟壓力以迫使台灣納入共產黨統治的中國,而且會繼續打擊美國為了台灣利益而進行干預的企圖。而台灣人雖然渴望兩岸能合作以取得金融利益,不過如果感到他們的自由受到威脅時,將會抗拒中共的糖衣毒藥。

時代週刊報導指出,雖然幾乎可以感受到北京方面對於民進黨在立法委員選舉潰敗的雀躍,中國已經學會對於台灣事務的反應必須有所保留。

報導指出,中共已經瞭解到,對於意見多元的民主台灣,如果太過於企圖影響它的政治事務,只會產生反效果。

報導指出,雖然中國對台灣的論調趨於溫和,它仍以強勢的姿態,隨時可能升高對台灣的施壓。北京在外交上不斷孤立台灣。中國的解放軍軍費的大幅增長,也使得中共對台灣的武力威脅增強。

日本多家大報紛紛刊登社論對台灣立委選舉發表評論,每日新聞社論指出﹐北京想必歡迎國民党增高气勢,但是,北京不要忘記,台灣選民有選舉政權的權利,結果是有立法院議席的增減和政權的輪替,中國共產党應該學習台灣的民主政治。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