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新聞小百科:黨團會議

【大紀元1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特稿)美國二零零八年總統大選即將於三日從愛阿華州正式鳴槍起跑。愛阿華州共和及民主兩黨將於三日舉行「黨團會議」,決定支持那位參選人代表黨競選美國總統。

美國總統大選初選分為「黨團會議」(caucus)和「初選」(primary)兩種。「黨團會議」是由各級會議推選各級黨代表,出席州代表會議。各級黨代表在州代表會議中推選出席全國代表大會的黨代表。「初選」則是由選民直接投票產生出席全國代表大會的黨代表。

「黨團會議」的性質其實有點像台灣的里民大會,只不過參加會議的人都是同黨黨員。全愛阿華州有一千七百八十四個選區,這些選區的選民各自舉行「黨團會議」推選黨代表。集會地點通常在學校、教堂或圖書館。

「初選」和「黨團會議」不同的地方在於,「初選」和一般選舉一樣,在各選區設立投票所,投票所從早上八、九點鐘開放,到下午四、五點鐘結束。選民可在這段時間內任何時刻前往投票。

「黨團會議」則是於下午六時開始集會,黨員在會議中發表意見、討論、辯論,最後才進行投票。集會時間通常長達二、三個小時。

「黨團會議」訂於下午六時開始,主要是考慮到不影響黨員白天的工作。

共和黨的「黨團會議」和民主黨的「黨團會議」推選黨代表的方式不一樣。

共和黨是在辯論結束後開始進行投票。黨員將選票投入票箱。有些選區連票箱都免了,隨便拿一頂帽子放在桌上,大家就把票往帽子裡投。投票結束後,工作人員將統計數字往上報,最後由州黨部統計出各參選人獲得的黨代表人數。

民主黨則是在會場劃出各個參選人的支持區,黨員來到會場,就直接站到他們各自支持的參選人支持區。會場還會特別劃出「尚未決定區」,黨員抵達會場時,如果心中還沒有支持人選,要等辯論以後才決定,就先站到「尚未決定區」。

在討論、辯論過程中,黨員有可能受到影響而改變支持對象,從甲區轉到乙區,而各區支持者也會使盡渾身解數,向其他陣營挖角拉人。站在「尚未決定區」的黨員,更是各陣營招手的對象。

辯論結束後,各區支持者站定,開始清點人數。如果有某幾位參選人的支持區,人數未超過總人數的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五的基本門檻(百分比由各黨團會議自行決定),這些參選人就被淘汰。這時這些參選人的支持者,就成為其他超過門檻參選人支持者的爭取對象。如果這些黨員不願改支持其他參選人,就棄權離開會場。

最後,超過門檻的參選人,依支持者人數換算成在這個選區得到的支持率,由各級黨部往上報到州黨部,由州黨部統計每位參選人獲得的黨代表總數。

有觀察家批評民主黨的「黨團會議」,違背秘密投票的原則,因為在地上劃定支持區,讓黨員的支持對象表露無遺。不過民主黨認為,這是黨的家務事,與外界無關。

「初選」與「黨團會議」的結果,最大不同是投票率。

「初選」因為是從早上開放到下午投票,選民投完票就走,投票率較高。

「黨團會議」因開會長達二、三個小時,而寒夜天冷,出席率通常不會超過百分之十。紀錄顯示,愛阿華州最近幾次「黨團會議」的平均出席率僅百分之六。因此常常會出現一個「黨團會議」才來幾十個人,而這幾十個人就可以決定該選區支持何人競選總統,因此有「絨也能讓天秤傾斜」之譏。

此外,由於天氣冷,老人家晚上比較不願意出門。出席「黨團會議」的人,要不是黨性堅強者,就是剛有投票權,以前從未參加「黨團會議」的好奇年輕人。

這對支持者以老年人偏多的參選人而言就吃虧了。以本次大選為例,根據民調,前第一夫人、紐約州聯邦參議員希拉蕊‧柯林頓的支持者平均年齡較大,伊利諾州黑人參議員歐巴馬則主要吸引年輕人支持。因此,在愛阿華州的「黨團會議」,希拉蕊先天上比較吃虧。

由於「黨團會議」麻煩複雜,從一九七零年代以來,越來越多州放棄「黨團會議」,直接舉行「初選」。今年民主黨只在全國十三州舉行「黨團會議」。

相關新聞
中央社新聞小百科:上海合作組織
中央社新聞小百科:地震矩規模
中央社新聞小百科:派龍
APEC澳洲年會專題報導系列之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