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華人博物館見證華裔歷史

標籤:

【大紀元1月8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樺紐約報導)位於紐約華埠的「美洲華人博物館(Museum of Chinese in America, MoCA)」可謂世界第一家針對西方華裔文獻歷史進行保存、解讀的專業博物館,是記載華人移民歷史和生活的一個重要地標。該館計劃明年5月從目前華埠茂比利街70號的舊址搬到中央街(Center St.)的新址,新館裝修計劃得到紐約市府大力支持,已獲紐約市文化局、曼哈頓下城發展公司(LMDC)的社區發展基金撥款資助。


2007年美洲華人博物館舉辦的籌款餐會,紐約市市長彭博(右二)和名建築師林櫻(左二)及美洲華人博物館執行總監黎重旺(右一)

「美洲華人博物館」的新館是由一棟六層樓的機械修理廠改建,佔地面積約25,000平方英呎,由美國越戰紀念碑華裔名建築師Maya Lin(林櫻)負責設計,她期望未來該博物館是一個包含文化和創意的場所,不僅僅具有社區性,也將具有全國性,乃至全球性的意義。

據記載,美洲華人的歷史和傳統文化長達160年之久,具有十分特殊和重要的意義,卻鮮為人知,當務之急便是要將這些歷史文獻和文物進行蒐集、保存與整理。除此之外,新建成的「美洲華人博物館」企圖發揮更大的實力,使博物館定位成「全國性的在美華人博物館」,有能力舉辦更多具深度的藝文活動,展示歷史,展現文化,並擁有包括電影和各類藝術講座、工作室等活動項目。

自911後,華埠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近幾年才慢慢得以復甦。華埠的重建與歷史文化的重要性無庸置疑。「美洲華人博物館」的完善也將有利於華埠和曼哈頓下城的發展,形成重要的文化資產和旅遊景點。

「美洲華人博物館」前身是現任館長黎重旺與紐約大學亞太裔研究中心主任陳國維教授在1980年共同創立的「紐約華埠歷史研究社」,逐步演變成當今華埠地區和紐約華人的主要文化地標。博物館目前正著手把館內收藏多年的書信、文件、商業紀錄、口述歷史、照片、衣物等6萬多份珍貴歷史文獻進行電子化,供民眾上網瀏覽研究。

目前館內展覽的內容有「描繪我們的文化遺產 (Mapping Our Heritage Project)」、「9/11發生當時和打後的華埠生活」、「何處是吾家?美洲華人思鄉情專題展」;與紐約大學亞太研究院、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研究室合作的「起始地(Ground One)」,深入描述9/11對華埠與紐約華裔的影響,與被主流媒體忽略的社區特質。針對家有5~12歲孩童的家庭,館裏定期舉辦「動感藝術 (Living Arts) 」──以視覺與表演藝術方式介紹華埠及華裔美國人的歷史與文化。此外,還有「Walking Tour步行參觀」定期活動,由解說員帶領走進華埠古老街區,體驗該社區的歷史與活力。

「描繪我們的文化遺產」是以一套三度空間的「圖說華埠傳統」多媒體計劃,將華埠的統計數字、照片、口述及文字歷史,用身臨其境的方式,以電腦展現在立體的街道圖像中。這是紐約市第一個結合社區、學術界和民間企業力量完成的3D歷史資料。已經三度空間化的歷史資料,包括華埠擺也街自巴士打街到包厘街路段、勿街自擺也街到窩扶街路段,以及披露街沿線。

「美洲華人博物館」有為學生或成人團體提供多項導遊參觀活動,相關信息可洽(212)619-4785或發電子郵件至education@moca-nyc.org。
該館住址70 Mulberry St. (at Bayard St.) 2nd Fl., NYC, NY 10013. Tel: (212)619-4785, Fax: (212) 619-4720 E-mail: info@moca-nyc.org ; Website: www.moca-nyc.org。開放時間:每週二至週日12 ~ 6pm。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第三屆華埠新年花市16日登場
參觀者絡繹不絕 華埠新年花市受歡迎
康正果談《我的反動自述》
社區領袖瑪莎舉辦健康講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