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文:不要上北京市政府的當

人氣 1

【大紀元10月14日訊】最近有很多關於土地的新聞,於是想起了一條舊聞。

北京釘子戶被強拆12平米房曾索要1600萬補償

本報訊 因提出無理要求、拒絕拆遷,嚴重延誤地安門內大街環境整治項目順利進行等問題,昨天,西城區法院依法強制拆遷了地內大街22號、24號的住戶。至此,該地段的綠化和紅牆修繕等工程將得以按規劃繼續推進。

地安門內大街環境整治項目於2005年5月啟動,按計劃2007年5月完工,計劃拆遷120戶居民和44個臨街經營門店。其中的119戶、44個臨街經營門店均順利完成拆遷,僅有地內大街22號、24號一戶堅持無理補償要求,拒絕依法拆遷,進而造成紅牆修繕、綠化、市政配套設施建設無法實施。

據瞭解,地內大街22號、24號房產為於家兄弟三人的共有房產,共3間,建築面積總計37.1平方米,其中於家老二名下的房產只有12平方米。經過多方工作,於家老大於2006年5月同有關方面簽訂了《房屋拆遷補償協議》,並獲得貨幣補償106萬元人民幣;於家老三於2008年6月簽訂《房屋拆遷補償協議》,拿到貨幣補償126萬元人民幣,只有於家老二家人始終不肯簽訂《房屋拆遷補償協議》。

於家老二家人佔據的地內大街22號、24號,現居住人口為4人,經營炒栗子(工商部門證實為無照經營)。拆遷啟動後,區拆遷辦先後30多次上門告知拆遷政策、商談拆遷事宜均遭到拒絕。

為保證於家老二家人的居住、經營,相關部門充分調研後,在鼓樓東大街259號購置了一處面積為71平方米的私產臨街門店房(現市場價值450多萬元),用於與於家人現有的37.1平方米房屋調換。區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先後6次到於家進行協商,於家提出在調換鼓樓東大街259號房屋的基礎上再補償1600萬元人民幣,否則絕不搬遷。

協商無果後,房管局於6月11日依據有關法律規定下達了西房裁字(2008)第33號《城市房屋拆遷糾紛裁決書》,並向法院申請執行。7月9日,區法院下達了《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先予執行行政裁定書》,同時下達執行通知。7月11日區法院發佈執行公告,並於昨日進行了強制拆遷。

這是前倆月的消息,當時挺轟動,那個天文數字足以讓所有不開眼的人暈菜。新聞用政府的仁至義盡與刁民的貪得無厭作鮮明對比,歌頌了人民政府的忍辱負重,抨擊了釘子戶的不識好歹。於是不明真相的群眾看後都很心疼政府,心說這也就是在解放區,要擱在敵占區國軍早他媽不客氣了。更多的是憤怒:1600萬毛大頭,相當於一口氣中4張一等獎的稅後所得,而且需要獎池配合。老子們幾輩子都掙不來那麼些錢,這家刁民太敢開牙了。網上評論幾小時就達到數萬條,一邊倒的謾罵。

偶然聽到了另外的聲音。

背景:釘子戶在地安門內大街把口兒,離平安大街不遠,是個臨街房,不大,但是位置得天獨厚。屋前就是車站,交通便利。地安門大街是中軸線,南邊是景山,西邊是北海,往北紮下去還有「屌巢體育場」,旅遊團一年到頭熙來攘往。要是開買賣,用傻逼廣告詞的說法這裡能算「旺鋪」。早年把臨街的後山牆打通,弄個門臉賣栗子。小老百姓嘛,沒有資本也沒有人脈做更大的營生,同樣是炒作,太子黨可以炒房地產,普通人只能炒栗子。所幸生意過得去,冬天的傍晚不難目睹人民群眾百舸爭流千帆競渡的盛況。那兒的栗子不見得多好吃,但隊伍就是活廣告,形成了「馬太效應」。冬天日短,炒栗子的熱氣氤氳著路旁昏黃的燈光,竟然營造出一幅雲蒸霞蔚朦朧魔幻的冬日即景。許多人大概就是迷戀那種感覺吧,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食客之意不在栗,在乎氣氛之中。

如此十來年,奧運來了。地安門是典型的旅遊區,舊京幾個知名景點都在臨近,除了景山北海,還有端王府恭王府郡王府醇親王府和親王府慶親王府和敬公主府,以及僧格林沁梅蘭芳宋慶齡茅盾郭沫若一干人的宅子,臨幸北京的洋祖宗們指定落不下這裡。於是要整治環境。平安大街地安門內全體包上了青磚灰瓦,遠看紅柱飛簷、雕樑畫棟的,的確有點意思。栗子鋪這麼個臨街房自然也在拆遷之列。其實也是驢糞蛋,小胡同深處就不整治了,裡面有民房破的跟窯場似的。不過這不打緊,反正洋祖宗們是走馬觀花浮皮蹭癢蜻蜓點水,只要怹們目力所及處光鮮亮麗就成。

門臉房是老房,解放前就有。這戶人也沒什麼工作,都指著栗子吃飯,於是跟拆遷辦提出了這個生死攸關的問題。經過扯皮,拆遷辦終於同意給他們另立店址。位置在鼓樓東大街,往西就是後海,往東走是前圓恩寺胡同,裡面有天波楊府,也就是楊 佳楊大俠的舊居。面積大了,位置也還成,但比原先還是差著意思:交通不便利,店舖不醒目。熟客們光知道原址,接受起這裡需要時間。舊址前有公交站,有些饞主在等車的當口備不住就去么二斤,新址基本不具備這個條件。你能指望那些去甚剎海裝逼的小資們買二斤栗子下酒嗎?你能指望去後海柳蜜的文痞雅氓給妞兒帶二斤栗子嗎?恐怕沒戲。

做生意的知道,酒香也怕巷子深,營業面積沒地理位置重要。新聞裡刻意突出從10平米升級到70多米沒多大意思。至於新店到底值不值450萬,這誰也說不好,即便值也是有價無市,肯掏450萬買個前途未卜的店舖的人都是二百五。如今全北京有價無市的房子多了去了,憑空喊價兒誰不會。

至於「工商部門證實為無照經營」,據說他們以前是有照的,否則以工商的剽悍天性怎能容忍他們明目張膽的非法經營十來年。只是06年隨著拆遷工作的展開,那邊商戶的執照都停了,這才有「無照經營」一說,也就是說無照經營是拆遷的副產品,而不是罪上加罪的另一證據。新聞作者在此一不留神犯了糊塗,很客氣的自抽一記耳光:剛剛說完無照經營,又說有關部門為了安置他們,在鼓樓東大街盤下一處臨街房供他們經商。既然都無照了,就該讓他們的生意徹底歇菜,幹嘛換個地方讓他們繼續偷稅漏稅呢,這不是工商所稅務局執法犯法麼。

這篇文章的新聞G點無疑是那天文數字1600萬,否則它壓根不會成為新聞,畢竟全國各地拆遷的多了去了,釘子戶也多了去了,不足為奇。作者深知這點,乾脆來個標題黨,並做了個懸殊的對比:12平米與1600萬,更顯觸目驚心,折合1平米133萬多,比湯臣一品厲害多了。讓新聞醒目是記者的職業素養,無可厚非。但陰險的是他們迴避了另兩則消息:

本報訊 昨日上午,因一紙「拆遷令」,西城地安門內大街北口一平房女住戶自稱點煤氣罐以示抗議,最終住戶被警方勸服。該女士表示將向法院等有關部門提起申訴。由於平房緊鄰地安門內大街,警車、消防車等趕到現場後,引來數百市民圍觀。

法院通告上顯示,法院行政裁定書已於7月9日發生效力,因房主拒不履行,西城市政管委向法院申請執行。戶主需在7月13日前騰空,交由西城市政管委拆除。同時,房主一家遷至西城區市政管委提供的一處房屋內臨時週轉。逾期不執行將被強制執行。

面對通告,住戶于女士說,「全家14口人,離開這裡還能去哪。幾代人生活在這已60年,怎麼能說搬就搬,雖然政府補償34萬,但這能買什麼呢?」

上午11時30分,民警拉起警戒線,身著「現場勘查」字樣的警員進入房內檢查。現場一名張姓警官稱,該戶居民撥打市政熱線,聲稱如果要強拆他們的住宅就點煤氣罐,因此警方迅速趕來確保安全。一小時後,女住戶被警方勸服,中午12點30分左右警戒線撤除。

于女士表示,將在最後期限7月13日前,再次向法院等有關部門提起申訴。

「女子阻拆遷慾點煤氣」追蹤

本報訊 「拆遷公告」貼出一週後,昨日凌晨,地安門內大街最後一平房被強制拆除。

昨日中午,位於地安門內大街北口,于女士家的兩間平房已被推倒,環衛人員正在推倒房子的地方擺放花盆。附近居民說,強拆是在凌晨三四時進行的。

西城區市政管委是依據法院的裁定書強拆于女士家的房子的。案件材料顯示,地安門內大街道路兩側早在2005年就被列入北京市環境整治項目,並依法辦理了立項、用地批准書、拆遷許可證等手續。到2006年底,拆遷範圍內的商業門臉44間,居民120戶均已搬離,只有于女士一家在拆遷區居住。

西城區市政管委申請對于女士一家拆遷,並提供了臨時週轉房。于女士拒絕拆遷,說幾代人生活在此60年,現在有14名家庭成員住在這裡,一家人在這裡賣炒栗子、炒花生和其他小吃。搬遷後,他們除了需要購買新房,還要謀出路。此外,于女士也拒絕接受34萬元的補償金。

這兩則跟開篇說的顯然是同一個事,不過沒提1600萬,所以它的眼球吸引度要差得多,大部份人連看都不看。但有個數字是第一篇見不到的:34萬。如果記者用這作標題,比如「北京釘子戶被強拆12平米房獲得34萬補償」,大概沒人憤怒。7月份北京四環內的均價是18000(統計局官方數字),34萬能買到四環周邊樓房18米多,而且是建築面積。

新聞作者固然不會故意捏造,不過要多少跟給多少是兩碼事,開玩笑的話你要一個億也不犯法。知情人說,拆遷工作06年前就啟動了,釘子戶提出了一些要求,畢竟拆遷完不能睡大街上,利用搬遷提升住宅品質是每個拆遷戶的美好夢想。但是拆遷辦不同意。由於是環境整治不是商業用地,工程不太緊迫,所以拖著。趕到08年,奧運迫近,這才又提上日程。糟糕的是時間不等人,兩年前四環均價是一萬一,08年漲到了一萬八。讓釘子戶惱火的一點是,如果官方在兩年前能夠稍作讓步,問題早就解決了。但現在房價漲了,原先那點補償款狗屁都買不了。眼見解決無門,於是更加賭氣。

按理說老實本分的小民絕不敢單憑一家之力鬧出這麼大動靜。據熟人講,釘子戶確實挺刁,脾氣各,膽子大。但是釘子戶之所以成為釘子,只是自身硬還不夠,更需要根基深,這樣別人拔釘子才費勁,才能被迫跟你妥協。沒有背景的小老百姓是釘子不起來的。全國各地那些最終如願以償的搬遷戶基本都不是凡人,他們才是貨真價實的大鉚釘。這戶人充其量是個小按釘,無非屎殼郎爬鐵軌愣充大鉚釘罷了。

環境整治是為了扮靚京城,出發點是好的。平心而論,地安門整治後鋪設了綠地,露出了古建紅牆,給居民憑添了一處景色宜人的街心公園,這是好事,理應支持。拆遷部門按照相關規定核算補償款額也無可厚非(雖然這規定經常十分操蛋)。但是刻意突出天文數字而迴避實際補償,陰險的煽動人們對釘子戶的鄙夷,這多少有點缺德。

中國幾十年的拆遷工作經歷了一個從簡單粗暴到恩威並施的過程,比如與地安門相隔不遠的王府井大街也有個奧運獻禮項目,即王府井H2地塊市容整治。為了減少釘子戶,前期做了不少宣傳工作。如在臨街張貼醒目標語和橫幅,措辭都很有意思:「別信謠言別等待,搬遷政策不會變」,「抓住機遇別猶豫,早作決定早受益」,「獎勵期過損失多,別再觀望早定奪」……等等。為了形成鉗形攻勢,同時貼出公告承諾,6月30號之前搬家獎勵55000,過期不候。真是剛柔並濟,綿裡藏針。

這種語錄體的宣傳攻勢說明政府明白要講求技巧,玩弄手腕迫人民乖乖就範。所以越來越擅長運用各種輿論工具為自己開拓陣地,給當事人製造壓力的同時博取局外人的同情和理解,為下一步的強拆工作打下良好的群眾基礎。今後的拆遷戶再想當釘子的時候,不得不權衡一下維護自身權益與被輿論釘上恥辱柱孰輕孰重。

轉自《牛博網》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串聯要求內閣改組?國民黨團:空穴來風
冰島總理表示可能因存款爭執控告英國
詹春柏:總統府將復聘無給職資政國策顧問
金管會密商富邦金? 陳樹:一無所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