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之旅

王穎 撰文/攝影

人氣 13
標籤: ,

【大紀元10月18日訊】當加拿大的亞伯塔省秋風蕭瑟的時節,西鄰的卑詩省依然風和景明,一座落磯山,隔斷了太平洋暖流,形成兩個不同的氣候。每到十月,總會有很多人慕名到卑詩省一睹三文魚(也稱鮭魚)洄游的壯觀景象,同時也可再體味一下溫暖的秋日陽光。

我們那一次出行,目標是卑詩省一個叫鮭魚灣(Salmon Arm)的城市。說近不近,說遠不遠,有大約500多公里的路程,據說是看三文魚洄游的好去處。由於在路上耽誤了一段時間,當我們到達家庭旅館時已是半夜,主人已經休息,提早留了門以方便我們出入。

第二天一早,才見到主人。這是一個典型的北美家庭─年輕的夫婦、兩個孩子、一條狗。為了給我們做早餐,善良的女主人天不亮就起床準備了。雖然已事隔多年,但依然記憶猶新,那是我吃過的最豐富的一頓早餐。人的一生很多事情都會忘記,但人的善念有歷久彌新的力量。住過許多的家庭旅館,而這位女主人的用心讓人無法忘卻。

飯後,因為不急着趕路,就有了機會讓我一覽週圍的一切。這是一個距鮭魚灣十幾公里遠的鄉村,靜謐悠閒。庭前落花,屋後流水,遠處青山隱隱,近處一鳥弄聲,使這里愈加空靈。

閒談之間對女主人有了多一些的了解。她曾是一個為電影演員服務的專業化妝師,多年前發現自己更嚮往一種安靜的田園生活,便在婚後與丈夫一起回到了鄉村。丈夫在溫哥華有工作,每週奔波於兩地之間。女主人則自己操持着農莊、牛群和家務,樂此不疲。

“吾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不知這是不是一種回歸呢?

告別女主人,來到看三文魚洄游的河邊。

出生在卑詩省冰冷的沿海和內陸河流,野生三文魚在距海20公里至1500公里的淡水中生活2-3年後,順流至海,等待成熟,然後再逆流而上,回到它們的原產地產卵。

鮭魚灣已經距海一千多里,三文魚從海中一進入淡水,便停止了攝食,靠自己身上的脂肪,一路逆流,過險灘,躍急流,游至此已是筋疲力竭。細細觀察一下吃力地遊動着的魚兒,經歷了長途跋涉,幾乎每一條身上都有傷口。很多的三文魚在產卵後已無力重返海洋,河岸的兩邊滿是紅紅的三文魚屍體。


大批三文魚逆流而上回出生地產卵。

洄游的三文魚長途跋涉,筋疲力竭。


這是怎樣的一種生物?!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為着種群的生存繁衍,一年一年,週而復始。

過去,三文魚是印地安人主要的食物來源,也是重要的文化和精神象征。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撈和環境的惡化,原本流動着三文魚的大大小小的河流,目前已減少了80%,不知何時人才能和自然真正和諧共處,想來還有長路要走呢。(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現代詩:與海豚對話
激情悲蒼的生命之歌
港水警截獲走私海鮮拘5人
多食櫻桃三文魚可減輕炎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