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醫學講座與您健康有約

特邀黃綠玉教授主講認識肝炎

人氣 9

【大紀元10月7日訊】(大紀元記者金沙休斯頓報導)9月28日(星期日)下午,慈濟德州分會“與您健康有約”醫學講座特別邀請德州大學黃綠玉教授主講「認識肝炎」,同時陳正德醫師也在現場回答關於8月23日全僑健康日慈濟B型肝炎抽血檢驗報告的疑問。

黃綠玉教授表示,亞裔人士有相當大的比例曾經感染過B型或C型肝炎,尤其是臺灣和大陸,感染B型肝炎的特別多。不論是 B型或C型,都有可能轉變成嚴重的肝病、肝硬化、或肝癌。

肝炎的病原是很小的病毒,大部分由血液感染,其它的途徑是口水或性交。感染後每人的癥狀不一樣,共同點是很累、沒有食欲、發燒、胃痛、瀉肚、深色尿、淺色糞便,并有黃疸病。

A型肝炎的特色是潛伏期短,2到4周,好處是治愈後沒有後遺癥。臺灣的罹患率比美國大,在美國出生的孩子要打預防針,將來帶到亞洲去探親才可以放心。

B型肝炎最大的危險是病毒進入肝細胞後會和細胞核的核心合成一體,所以永遠無法根除,只能用藥抑制,使其不能復發,這樣就算治愈。罹患的年紀越小,癥狀越輕,但是隨著長大病情會越來越重。

B型肝炎的病毒濃度很高,傳染性也隨著高。很多經由母親的血液傳給胎兒,加上祖母或親戚常把食物咬碎,喂給嬰兒吃,她們的口水又經常含有肝炎的病毒,因此B型肝炎幾乎無法預防。

臺灣于1984年開始打疫苗,方法是用球蛋白把病毒中和掉。臺灣的小孩一出生就打預防針,在美國入學時也會強迫打預防針。如果母親有肝炎病毒,嬰兒沒有打預防針,可以控告醫院。

另外是臺灣和大陸的人製酒時使用生霉的穀物,比方長霉的玉米,因此喝的酒中有很多黃麴毒素,這種毒素傷肝,造成B型肝炎。美國的酒中沒有,B型肝炎的患者也少。在亞洲,B肝的男性患者華人是第一位,女性患者華人是第三位,而美國的B肝患者只占全美肝炎患者的第25位。

C型肝炎的潛伏期是6到7周,病毒濃度低,死亡率低,大部分是經由打針傳染,也有經由針灸傳染,預防方法是針頭要多消毒。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均衡飲食遠流感   豆類穀類多喝水
一場秋雨一場寒  營養師籲均衡飲食抗流感
媽媽教室醫學講座10月12日舉行
肝硬化及其併發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