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研韜:中國的社會危機

畢研韜

人氣 7

【大紀元11月11日訊】近日有朋友調侃,現在騙錢已經不錯了,至少還有點技術含量;不少人是在搶錢呢。草民猜想,那些夢想「勤勞致富」的善良人士是無論如何不能接受這句笑談的。

  三鹿事件曝光後有歐洲媒體稱,中國社會正處於高度無序狀態。對此筆者起初感到難以接受。但冷靜地思考之後卻又不得不承認,在目前的中國,有多少人正在為錢和權而不計後果地拚殺?溫家寶總理在三鹿事件發生後曾說,企業家身上應該流著道德的血液。善良的總理顯得何等無奈。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來了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一位日本學者的讖言:世界上任何經濟的騰飛無不以道德的淪喪為代價。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中國能否找出一條既能保障經濟騰飛又能避免道德淪喪的路子?全世界都拭目以待。

  近來,中國校園暴力事件頻頻發生。中國人民大學張鳴教授在南方都市報網站發表了題為《課堂上的戾氣和殺氣》的文章,認為中國的師生關係自文革後已經發生變形。對此,在下舉雙手贊成。父輩對老師的恭敬態度讓我汗顏,而當今社會的師生關係卻讓我寒心。我們的社會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北京律師莫少平認為,是信仰真空導致一些年輕人心理發生扭曲,以致暴力事件出現。他說:「中國缺乏一種宗教信仰上的人文關懷,這是大家公認的。」莫少平認為,中國還應該強化對於一些傳統美德,比如儒家思想所宣揚的尊重師長等理念的教育。(德國之聲中文網,11月1日)

  美國思想家弗蘭西斯·薛華博士在其名著《前車可鑑——西方思想文化的興衰》中說,「任何基礎薄弱的文化或個體,只能在壓力不太大的情況下站穩一時。」毋庸諱言,中國要真正實現民族復興大業,就必須重構自己的價值體系。

  薛華博士認為,喪失了信仰支撐的社會流行兩種貧血的價值觀:「個人的安定」和「個人的富足」。前者追求平靜獨處,後者追逐物質享受。他警告說:「沒有個人尊嚴做基礎,暴力便在世界上橫行。失去信仰指導的科學和法律,也就沒有了穩固的基礎。自由的根基已經朽壞,失去意義和價值的社會正面臨兩種後果:退化和精英的獨斷。」

  薛華博士在《前車可鑑》最後一章中說,「當代已沒有是非的基礎,只有實用主義、功利主義。」此語聽來頗讓人心涼。那麼,中國究竟應該如何克服日益深刻的社會危機?筆者相信,只有正視危機,避免諱疾忌醫,中國才有可能摸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子來。

2008-11-09(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何清漣:中國政府救房市缺乏道德正義
唐子:感覺個人主義者——崇尚感覺(2)
投書:揭露河北省石家莊法院系統司法黑幕
凌方:道德淪亡的社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