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伊拉克记者讲述亲历故事

标签:

【大纪元11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珍娜维-朗纽约报导)长期驻外的纽约时报记者斐尔肯斯(Dexter Filkins)10月份在他新书出版巡回之旅中﹐和读者们在最后一站纽约见面。他的新著“永远的战争”(The Forever War)讲述了他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亲历的故事。

十月初,斐尔肯斯和他的合作者怀特(Robin Wright)在时代论坛的活动中讨论中东和平前景,当时吸引了满堂的听众。怀特先前是华盛顿邮报的记者以及“梦与影:中东未来”(Dreams and Shadows: The Future of the Middle East)一书的作者;担任论坛主持人的鄂朗格(Steven Erlanger)则是纽约时报驻巴黎分社的社长。

最近刚刚从中东回来的斐尔肯斯为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做了10年的报导。他说伊拉克情况正变得好起来,但还是个“脆弱的”和平;而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交界地区,情况则变得更糟。

在伊拉克战事最吃紧的时候,热衷跑步的斐尔肯斯经常到巴格达的一处公园运动,藉以释放一下精神和情感上的压力。他说当时公园里鲜有人迹,而现在看到的到处都是休憩的人和穿着西化的妇女。

“黄昏时我去那个公园,妇女们穿着蓝色的牛仔、还有一家家的人在那里休憩。” 斐尔肯斯说:“和平有一个动力,而且越往前行,人们就越需要和平。”

相反在阿富汗,斐尔肯斯说他经历了光谱的另一端。

斐尔肯斯说:“塔利班垮台的时候,我和北方联军一起进入阿富汗。当时就像聚会一样,妇女们纷纷抛却遮头的面纱。”而现在局势却有些糟,这个国家基本上成了塔利班的避难所。

当主持人鄂朗格提问是不是应该做出努力和塔利班谈判时,斐尔肯斯强调那将没有成果。

“你要跟塔利班谈什么呢?”斐尔肯斯提高了语调,“你可以和那些家伙对面而坐,直视他们的眼睛,你看不到他们眼中有太多的光亮。就像他们是从另一个星球来的。” 斐尔肯斯还说,“如果你问的话,他们会说‘我们将战斗到底。’”

伊拉克的局势虽然总的说来较为和平,但也有复杂性,其中之一是“逊尼觉醒”运动的崛起。逊尼派在伊拉克是少数派,如今美国政府出钱让他们在这个国家担当保安。这个行动产生了巨大影响,不过价格不菲。斐尔肯斯说有15万逊尼人在美国政府的薪酬单上,平均每人每月工资三百元。”

斐尔肯斯说:“逊尼派武装环顾左右,说‘谁是我们的朋友?美国人。’如果你去到逊尼武装的摇篮地拉马迪镇,你会看到街道都铺的很好,士兵也不戴钢盔。”

当地人看来对这个变化毫不介意,事实上还欢迎。斐尔肯斯描述了星期四晚上看到一个伊拉克人结婚时让人难以相信的场面,而他也由此了解伊拉克公众对保安环境的意见。

斐尔肯斯说:“那天晚上我们坐在那里,一个结婚的队伍正好沿街过来。他们看到了我后从车里下来,新郎对我说:‘这不太好了吗?看看这多和平,全是因为有了逊尼觉醒运动!’”

斐尔肯斯说:虽然这是暂时的和脆弱的,现在的局势代表着一些和平。他说:“美国在伊拉克建立了一个还较脆弱的安全体系,不过总比什么都没有好些。”

而对受到不少称赞的逊尼觉醒运动,斐尔肯斯说由于独一无二的措施,这个运动确实有些成功。斐尔肯斯说:“如果回过头看看逊尼觉醒运动刚开始的时候,他们部署人马的办法完全不同—他们把人部署在周围但完全不同从前。”

斐尔肯斯认为目前觉醒运动的存在至少帮助各部落或社区不让反叛份子接近。斐尔肯斯说:“从前,美国兵会来巡查,敲敲各家的房门,而后又离开;可随后反叛份子会再来。现在不同的是,美国人和他们同盟就在部落或社区里。”

斐尔肯斯说:“我所知道的大部分伊拉克人不愿意坦克在街上巡逻一样,他们同样担心美国会撤军。”

斐尔肯斯说他从1998年就开始动笔写这本书,让人们感受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每次我从伊拉克和阿富汗回到纽约,人们都会问我那里怎么样。于是我就想写些什么故事讲给大家听。”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全美医保欺诈大扫荡 纽约两华人在193名被告中
庄文怡社区会 西人居民抱怨86街脏乱差
纽约市府恢复图书馆预算 周日可望重新开放
布碌崙火灾四人受伤 锂电池又是罪魁祸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