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國發基金 怎能黑箱作業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孟倫/特稿

當三千六百元的消費券發放引發普遍關注,各界討論盈庭之際,國發基金在馬政府一聲令下就要擴充為一兆元,且其中八千億將由舉債取得,每位民眾將因此背負約五萬元債務,對這種強迫全民背債的作為,不但立法院無權置喙,就連如何運用這筆龐大的兆元基金?紓困對象與標準為何?也完全缺乏監督機制,形同黑箱作業,是否會讓有心人上下其手、產生嚴重流弊,令人憂心。

每國民背五萬元債務

轉型後的國發基金,除規模擴大、放寬投資中國、功能從「扶植新興產業」轉變為「改造產業體質」,但卻因此面臨三大問題,舉債擴充將使原本毫無負債的良好紀錄,走入歷史,放寬投資中國恐導致「錢進中國、債留台灣」,至於功能轉型,也有適用上的疑慮。

過去國發基金的投資對象,以創投或新設公司為主,新的國發基金則是要挽救體質有問題的企業;但景氣陷入衰退,電子、房地產、汽車等每個產業都面臨經營困難,政府要怎麼篩選?公平性又在哪裡?

試想,若一家上市櫃企業通過國發基金審核,獲得資金大筆挹注,甚至進行收購,就會威脅、影響其他競爭對手的生存空間;或者,協助某個產業進行體質改善,其他沒獲得幫助的產業,也會大喊不公。

尤其,國發基金這個兆元「超級大金庫」,想要爭取的企業一定不少;若政府沒有一套具說服力之選擇標準,以及嚴格的審核程序,未來投資失利或虧損,勢必引來外界質疑,是否針對特定公司或產業「利益輸送」?

恐招致利益輸送質疑

另,就風險的角度來看,國發基金除早期成功投資台積電等電子大廠外,後來的經營績效不僅不及格,且發生多次嚴重錯誤投資、造成虧損案例。

當規模只有兩千億元,國發基金的經營績效與專業能力,就已飽受外界強烈抨擊,如今,規模擴大至一兆元,國發基金還有能力因應及處理嗎?況且,國發基金已修改規定,其投資對象可以參與投資中國,無疑是讓投資風險更為加倍。

此外,這筆加碼的八千億元資金來源,是國內公股銀行或郵儲,也就是政府向廣大存款戶借錢,來投資改善體質有問題的企業;因此,未來若再發生投資虧損,所面臨的衝擊將遠超過從前,也使得國家財政更加惡化!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