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黃牛有危機 恆春畜產所保種找生機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14日電)「台灣牛精神」經常被提起,可能許多人不知道,台灣牛之一的台灣黃牛20多年前就面臨絕種危機,台灣畜產試驗所恆春分所進行黃牛保種20多年,盼為黃牛經濟價值找「翻身」機會。

位於墾丁大街上的恆春畜產試驗所放眼望去山坡上的青青草原,以及大尖山山坡上的牧場,讓墾丁的海洋熱帶風情增添了遊牧美景及詩意,遊客多知道牧場上的牛隻是恆春畜產試驗所所養,但可能不知道這些牛隻多數是在台灣已經找不到的純種台灣黃牛。

恆春畜產試驗所表示,「台灣牛」指的是水牛和黃牛,在17世紀到19世紀的300年間,牛力是台灣的主要動力,運用在耕種、產業和交通上,甚至影響聚落的形式,是台灣生命力的象徵,帶動台灣重要的產業文化,直到被機械取代。

水牛隨漢民族傳入台灣,至於黃牛,在明朝之前的牛歷史一片空白,文獻資料不可考,只知明朝末年後黃牛大批由華南地區傳入。

早期水牛被用於水田的犁田,而黃牛則用於旱田犁田及開墾勞役,日治時期,日本人以蒸氣機取代牛力,小火車取代牛車,台灣牛產業於是從動力產業逐漸轉型為畜牧產業。

牛開始被轉為肉用,水牛無法與黃牛或是溫、熱帶的牛雜交,但黃牛可以,黃牛肉質口感好,肉用價值高,因為體格小,生長慢,因此,被大量的雜交,甚至連畜產試驗所也引進國外各種牛種進行雜交。

由於黃牛大量被雜交,正牌黃牛越來越少,黃雜牛越來越多,民國63年台灣開放冷凍牛肉進口後,黃牛(包括種牛)數量日漸稀少,76年,畜產試驗所恆春分所開始執行「台灣黃牛種原保存計畫」,致力保存台灣黃牛本土種源。

從78年開始接手黃牛保種計畫至今的恆春畜產試驗所助理研究員李光復表示,當時他到民間各處尋找純種黃牛,一共找來了50多頭進行繁殖保種,有一頭公牛還是一位原住民的嫁妝。

李光復說,台灣黃牛與東南亞地區的本地牛具有相近的遺傳距離,雖自中國南方移入,但在台灣這塊土地生長久了,具有獨特的本土品種遺傳基因。

恆春畜產試驗所目前是台灣唯一還保有一定數量台灣黃牛的地方,也是唯一的保種場,目前有300多頭黃牛,20多年來,差不多就維持在3、4百頭的數量,民間是否還找得到台灣黃牛,李光復說,他無法確定。

其實台灣黃牛的口感比進口牛肉要好,風味也比進口牛肉要佳,但因黃牛長得慢,農民往往向恆畜所申請了黃牛飼養,不久,又忍不住與其他的牛雜交。

李光復表示,台灣黃牛要保存下來,就要提高它的經濟價值,現在盛行的慢活其實是蠻適合黃牛再形成產業,慢活強調食用在地食物,在日本,休耕的農地用來養牛,當家庭副業,這些都適合黃牛產業再度推廣。

李光復說,台灣黃牛的經濟價值如果一直無法再提高,到最後就可能只剩下恆春畜產試驗所所保有的冷凍胚胎和精液。

恆畜所在上一輪的牛年設了「牛博物館」,裡頭有台灣牛的介紹和一些牛相關資料和器具展示,到墾丁遊玩時,不妨也拜訪一下恆畜所,了解台灣牛的歷史文化,看看正港的台灣黃牛模樣,如果在大尖山牧場看到放牧的牛群,牛毛伏貼在陽光下會發亮的就是正港的台灣黃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