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札那致力經濟轉型迎接全球不景氣挑戰

標籤:

【大紀元12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正慶波札那嘉伯隆里17日專電)雖然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波札那今年經濟成長率為5.2%,但在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前景暗淡的挑戰下,波札那正致力於經濟轉型,降低對冶礦產品的依賴。

波札那出口發展及投資局(BEDIA)局長馬蕾舒(Dorcas Makgato-Malesu)表示,包括波札那在內的所有國家,都受到美國金融風暴的影響,但對主權評等被列為南部非洲國家第一名的波札那來說,由於各大銀行都遵守存放款資金比例的規定,她看不出金融業有崩潰或接受政府紓困的可能。

馬蕾舒補充說,波札那中央銀行截至去年11月底止,擁有波幣590億普拉(約102億美元)的外匯存底,這代表波札那可以頂住28個月的貿易衝擊,現在急需要做的是,開發具有潛力的產業如製藥、玻璃、牛肉等非礦業部門的成長,達成經濟多樣化和降低國內失業、貧窮的全國發展目標。

她表示,為了避免全球經濟不景氣影響外資的投入,波札那必須調整產業優先發展順序和政府財政收入項目,而由於波札那是沒有外匯管制的國家,透過南部非洲關稅同盟(SACU)免配額、免關稅措施,投資者可以選擇波札那做為跳板,將產品銷往南非、賴索托、納米比亞 5 千萬人的消費市場。

在介紹性質有如台灣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的 BEDIA時,馬蕾舒指出,BEDIA 的主要任務在於吸引外來直接投資、協助投資者找到適合本身產品的外銷市場,確保波札那可與週邊鄰國競爭,最大的願景就是成為南部非洲地區的主要貿易投資國。

自從 1966 年 9 月脫離英國保護取得獨立以來,總人口約 180 萬人的波札那便是少數創造經濟奇蹟的非洲國家,過去 4 年來,包括標準普爾(S&P)和穆迪債信評等機構,都把波札那列為非洲經濟表現最佳的國家,整體經商環境也是非洲國家的模範。

馬蕾舒認為,這與政府的貨幣和外資政策有關。以製造業為例,負擔的企業稅只有 15%,個人所得稅最高課徵稅率為 25%,加上經濟自由化、保障投資者財產權和落實「零貪污」政策,波札那在 1990 年代始終都能維持平均 9% 的成長率。

不過,馬蕾舒表示,鑽石仍佔波札那國內生產毛額的 40.7%,近年來,在政府積極鼓勵紡織成衣、皮革、玻璃、珠寶加工、塑膠、資訊科技、觀光業的民間投資下,非礦業佔 GDP 的比重已從 2006 年的 3.9%,增加到去年的 6.7%。

馬蕾舒指出,波札那過去 20 年經濟得以持續穩定成長的原因,在於政府體制完備且透明化,根據世界銀行評估全球178國的經商環境,波札那從去年的第79 名躍升到第51名,其中的關鍵就是認識到外資的重要性,儘可能降低外資投資的障礙。

相關新聞
不景氣商機  視訊會議設備後勢看漲 
景氣太差 美國吃牢飯要自費
搶救DRAM  台經部:不排除動用國發基金
英國景氣冷 賽馬業也吹寒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