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本土保健作物紮根 進補更健康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18日訊】(據中廣新聞徐韻翔報導)中國人吃補養生有幾千年歷史,尤其每逢冬季,中醫觀點「冬藏」更應該補一補,更有元氣,不過,黑心食品眾多的當今,補藥入鍋,卻可能暗藏有農藥殘留、重金屬污染以及偽藥等問題,常讓健康蒙上隱憂,民眾到底是吃補還是吃毒,教人憂心。

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中藥組組長謝伯舟表示,據統計,台灣一年約2~3萬公噸的中藥材是由大陸進口,而國內近年逐漸發展有在地保健農作物,像是雲嘉地區種植有魚腥草與紫蘇、花蓮則栽種有丹蔘、當歸等作物,都有不錯的成果,衛生署也持續鼓勵研究,相關作物朝合格中藥材方向發展。

東部地區發展有機保健作物方面,花蓮縣藥用保健植物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紀進池表示,花蓮土壤好、污染少,種植當歸與丹蔘相當合適。紀進池說,國內產、官、學界七年攜手合作紮根,據統計,目前當歸與丹蔘等保健作物,年產量已經超過1600噸,有別於進口乾貨,發展在地新鮮現採草藥,沒有重金屬疑慮,讓後山藥味飄香,民眾進補入菜吃的更健康安全。

藥用保健植物專家李建新則表示,國內目前大部分中藥材是進口而來,來源不明的中藥材,傷身風險相對提高,有機保健作物在東部種植,發展在地的新鮮藥材,更能夠博得消費者的信賴,花蓮近年發展有成,今年度更擴張有機作物種植版圖,向台東延伸,包括關山、池上與長濱,有些農民相當感興趣,與花蓮有關單位接洽學習,開始種植計畫。

據統計,國內中草藥市場規模高達150~250億元,又以大陸進口為大宗,比例高達九成左右,專家認為,台灣其實也有栽種本土中草藥的本錢,長年接受太平洋海風吹拂,雲霧繚繞的海岸山脈縱谷,工業污染較少的土壤和水,都是培養保健作物的好環境,目前,花蓮有機當歸年產量可達900噸,丹蔘也有70噸,未來推廣發展順利,可望搶攻台灣中草藥市場,甚至進軍外銷,市場產值看俏。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