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家從美國人消費行為看美中經濟共生

標籤:

【大紀元12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28日專電)過去10年,中國投資在美國政府債券及政府背書的貸款償債權的金額估計高達1兆美元,多位美國財經專家指出,美國人靠著向中國借貸來支應其消費,未必是成功的經濟模式。

財經專家們指出,這些外來的資金讓美國金融機構能壓低利率,而容易得到貸款的美國消費者得以購物買屋,以致演變成房屋市場的巨大泡沫。

曾任「國際貨幣基金」首席經濟專家的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格夫(Kenneth S. Rogoff)在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指出,目前的情況已經閃紅燈了,應該有因應之道。

2006年初接任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的柏南奇(Ben S. Bernanke)在2005年就曾提出,美國人靠著向國外借貸來支應他們的大筆消費。他認為,問題不在於美國人花費太大,而是外國人只儲蓄不消費。

由於中國資金在美國投資的數額一直增加,包括政界及學界都有人提出向中國的鉅額借貸可能會有風險,因為,萬一中國領導人突然決定抽出資金,可能引發嚴重的拋售美元的情況。

不過,也有許多財經學者認為中國資金在美國投資並不是件壞事。他們指出,這也顯示美國對外來投資的吸引力。

哈佛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弗格森(Niall Ferguson)曾提出一個把中國和美國合併的英語新詞「中美國」(Chimerica)。他認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儲蓄國與全球最大的消費國之間有經濟共生的關係,而「中美國」這個利益共同體對全球經濟也有重大影響。

由於外銷的蓬勃,中國的外匯存底由2000年的2000億美元增加到目前的近2兆美元。

美國是中國產品最大的海外市場。今年前10個月,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總值有2800多億美元,美國對中國的輸出只有600多億美元,美國承受的逆差就超過2200億美元。

金融風暴與經濟衰退迫使許多美國人改變消費習慣。美國人消費能力下降對於仰賴外銷甚重的中國經濟也會是打擊。

另一方面,寄望能打開中國大陸消費市場以助平衡貿易的美國財經官員也了解到,一向只儲蓄不願消費的中國大陸百姓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可能更不願消費。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過去5年中國是美國公債最大的競標者之一。目前中國持有6520億美元的美國國庫券,較一年前的4590億美元增加了1930億美元;另外,中國在房利美(Fannie Mae)的債券及其他的所有權也有投資。財經專家們估計,每10美元的美國公債當中,就有1美元在中國投資者手中。

為了幫助金融機構及汽車業者紓困及推動振興經濟的方案,美國政府勢必要再發行更多公債。財經專家們指出,美國仍然需要外國資金來購買這些公債,而預期中國仍會繼續這類最穩當的投資。

相關新聞
美報告:建議助台軍力現代化及參與國際組織
美國會支持對台軍售 挺台參與國際組織 
英媒:中國加強在美網路間諜活動
美中經安會建議美立法解決中國操控貨幣問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