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在寻根 “被偷走的世代”叹一生

标签:

【大纪元2月14日讯】(自由时报编译俞智敏/特译)打从玛丽.罗素还是小女孩时起,她就觉得跟周遭环境格格不入。她的肤色比其他同学更深,身在树林里让她感到比待在雪梨郊区的家中更自在,而且她老是梦到有位原住民妇女正在召唤她。

玛丽的父母是苏格兰与爱尔兰裔移民,她的父亲经常殴打她,还曾对她性侵。玛丽有次带一位原住民女孩回家玩耍,却被母亲责骂,还称原住民是“肮脏”的民族。

遭养父性侵 被家族排挤

玛丽的母亲一九五九年过世后,阿姨竟然写信给她说,她不是家族的一份子,以后也不欢迎她回家。玛丽这才恍然大悟,自己原来是养女。她开始努力搜寻医院纪录、出生及结婚登记资料,甚至连航海日志也不放过,希望查出自己的真实身份,但却毫无头绪。

一九九○年代中期,澳洲修改相关法令,让领养子女更容易取得出生纪录,玛丽终于发现了自己的身世:她是一九三五年9月,名叫乔依丝.罗素的十三岁原住民少女所生。

原来玛丽正是在一九一○年至一九七○年间,被澳洲政府强制带离父母身边的近十万名混血原住民儿童之一,这些儿童后来被称为“被偷走的世代”。澳洲各州及联邦政府当时的法律认定,原住民毫无发展前途,因此让原住民儿童尽早融入主流社会才是人道作法。这项政策却迫使无数家庭离散,被收养的儿童也身心受创。

50年后才寻获生母相认

澳洲人权暨平等机会委员会一九九七年做出结论指出,“被偷走的世代”原住民儿童因丧失原生家庭与文化,蒙受了长期的心理伤害,委员会建议联邦与州政府应向原住民道歉并赔偿。

玛丽后来在志工团体协助下,终于查出生母住在美国宾州的安养院里,母女总算在2001年重聚,不过当时年近八十的乔依丝已认不出女儿。在社工人员提及玛丽的生日和出生的医院后,她才难过地啜泣说,“我生下了女儿,他们却把她带走,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玛丽在宾州与母亲共度了两周时光,乔依丝去年底以八十四岁高龄过世,玛丽也把母亲的骨灰带回澳洲安葬。对七十二岁的玛丽而言,就算总理道歉,也改变不了她失去的原住民文化、语言与历史,也无法唤回她的母亲,更无法除去她成长过程中所受到伤害,“但至少这是个开始。”

相关新闻
澳洲总理:弭平澳洲种族问题是最大挑战
澳总理表示将向原住民道歉  但不设赔偿基金
曾铮:迟来一百多年的道歉
向澳洲原住民道歉 霍华德不出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