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整治恆河不彰 數億美元經費付之東流

人氣 25
標籤:

【大紀元2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傳信新德里特稿)世界自然基金會於去年三月間,將印度教視為聖河的恆河,列為全球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但每天仍有成千上萬的印度教徒在河中沐浴,相信能夠因此超脫輪迴之苦。同樣的,每天也有不少外國觀光客慕名而來,但願意再來重溫舊夢者可能不多。

恆河發源於印度西北部喜馬拉雅山區,向東南流入孟加拉灣,長約兩千五百三十公里,沿岸孕育著印度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印度教徒心目中是一條代表永恆的聖河。其中最神聖的一段是位於北方省東南區的瓦拉納西古城旁的河岸一帶。

但恆河的污染也是有名,不僅是沿岸工廠的有毒廢水排入河中,沿岸上億人口的生活廢水也是經年累月的流入河中。走在瓦拉納西小鎮河邊,老遠就可以聞到水中散發出來的臭味,走近岸邊,觸目都是污黑的淤泥,更要慎防露天下水道流出的排泄物和垃圾。

由於河水的流動,印度教徒相信恆河有恢復潔淨的能力,在河中沐浴是不會遭到污染。但事實證明,經常在恆河沐浴的人,有百分之四十至五十會染上皮膚病。由於這個緣故 這兩年來,在每年二月中旬的聖浴季節之前,印度教徒也開始要求北方省當局設法減低河水的污染程度。

去年一月間,正逢印度教六年一次的「小壺節」,在距離瓦拉納西上游不遠的印度教聖地阿拉哈巴德,數以百萬計的教徒在河中舉行「聖浴」儀式,甚至有人用手舀起水來喝...。事後,印度教徒威脅當局,如果再不整治恆河污染,所有教徒將以一種稱為「三摩地」的方式示威。

所謂「三摩地」,指得是印度教徒脫離肉體死亡的一種途徑,就是以自然姿勢靜坐水中,屏息直到死亡。

轉眼間,三月中旬又是印度教保護神濕婆神的另一個重要節日,也叫「濕婆神之夜節」,將會有更多來自印度各地的朝聖者,徹夜在恆河裡舉行「聖浴」儀式。在此之際,各方已開始注目北方省當局將如何因應可能發生的情勢。

據權責範圍包括恆河的北方省政府污染防治局表示,實際上,自去年初以來,當局已關閉了恆河污染源之一的皮革廠一百三十五家。

但北方省皮革工業協會主席伊沙克抱怨表示,皮革業者常是當局藉口整治恆河的「替罪羔羊」。他表示,大多數皮革業者的廢水排放管,都與地方上的污水處理廠銜接,統一處理,甚至有些工廠也有自己的污水處理設施。

伊沙克指出,當局對其他工業的廢水排放就沒有如此的關切,更重要的是,據調查估計,恆河污染源有百分之七十五是來自家庭排放的生活廢水。

但北方省政府污染防治局地方官員辛赫坦言表示,當局無法處理家庭廢水,因為缺乏收集家庭廢水的設施。

據設在印度南部海得拉巴市的官方太空科學機構「全國遙感局」提供的資料表示,在恆河沿岸的瓦拉納西、阿拉哈巴德與鄰近的堪坡三地,是排放污染源最多的地區。

資料顯示,瓦拉納西有三十三處下水道廢水排放源,阿拉哈巴德有四十八處,堪坡有四十一處。

據堪坡環保社團人士賈斯瓦表示,堪坡地區每天生產的廢水超過四億公升,其中有三億公升來自家庭生活廢水,其餘一億公升為包括皮革廠污水在內的工業廢水。

但堪坡地區僅有三座廢水處理廠,每天僅能處理約一億六千萬公升廢水;換言之,其餘超過兩億五千萬公升的廢水只好任憑流入恆河裡。

至於在阿拉哈巴德地區,賈斯瓦表示,當地每天生產的廢水約三億公升,其中絕大多數也都是家庭廢水,但當地僅有一座廢水處理廠,僅能處理約六千萬公升的廢水。

據賈斯瓦表示,印度新德里中央政府早就意識到恆河水質污染嚴重的問題,在一九八五年宣布「恆河行動計劃」,成立了恆河計劃管理局(一九九四年改隸環境部,並改名「全國河川保護署」),至今投入整治恆河的經費超過一百億盧比(現值約二點六億美元),但不見任何成效。

賈斯瓦指出,「恆河行動計劃」的失敗,在於北方省政府未能將中央政府撥給的整治基金,有效的用於改善家庭廢水處理設施。他表示,在印度典型的官僚體制作業下,新德里中央撥給用以興建廢水處理設施的經費,幾乎都被挪用作為員工薪水和維護費用,而這些薪水和費用原應由北方省政府自己支付。

印度政府審計委員會曾在二零零三年的一份報告中,對「恆河行動計劃」表示極大的不滿,認為計劃執行至今(二零零三年)十八年,整個計劃的執行仍然處在「嘗試和錯誤」的階段,也顯示有關當局在整治恆河污染問題上,缺乏政治和行政決心。

相關新聞
五百萬人恆河朝聖
劉宗正:毛毛蟲的眼淚(小小說)
海南「反腐鬥士」獨子被綁匪撕票
氣候暖化 印度恆河將陷萬劫不復之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