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哈農業談判進行依然遲緩

標籤:

【大紀元3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周盈成日內瓦十一日專電)世界貿易組織(WTO)杜哈回合談判進度持續拖延,農業談判經過上一週的會員諮商,昨天的全員會議僅僅決定:週五再開一次全員會議來決定接下來要做什麼。

在這場農業談判組全員會議中,會員同意,本週接下來的四天,仍將延續上週的小團體諮商及雙邊會談,再於週五回到多邊程序檢討進展。

農業談判主席、紐西蘭大使法孔納昨天說,目前還不存在讓他對自己於二月八日提出的減讓模式修正草案再做一次修正的基礎。會後他對媒體表示,「如果談判有足夠的進展,我們當然可以有新的修正版,但不是現在。」

至於本週內能否期待產生所需要的進展,法孔納說,「今天會中沒有任何人說這很可能發生,但你不能排除。」

日前WTO會員間普遍表達的期待是在復活節(今年為三月二十三日)前後展開農業以及「非農產品市場進入(NAMA)」這兩大關鍵領域之間的水平談判,也就是跨領域綜合衡量得失,然後在四月中以前召開部長會議,總結這兩項談判,這樣才有希望讓整個回合的談判在今年底前完成。

但在進入水平談判之前,農業和NAMA都必須個別達成一定進展,而目前二者都被公認幾乎停頓。

當前造成農業談判膠著的一個主要議題是關於敏感性產品的保護。法孔納的草案中容許各國指定敏感性產品,可不依照公式降稅,但必須擴增關稅配額,也就是低稅率的部分要增加,增幅按國內消費的百分比計算。

但對於產品分類方式,會員向來有不同意見,一是主張用國際商品統一分類制度的六位數,二是主張更細分的八位數。然而,許多國家或產品的國內消費資料沒有精細到八位數,因此歐洲聯盟主張部分可用進口價值代替國內消費,做為計算標準。

這些細節的討價還價,需要會員提供本身進口價值的數據才能繼續進行,但包括日本和瑞士等國提供資料緩慢,引起一些農產品出口國抱怨。有些出口國並質疑,歐盟方案對於打開市場的效果不如預期。

相關新聞
歐盟:解決杜哈農業談判僵局應採更平衡做法
WTO重啟農業多邊談判  台灣堅持既有立場
WTO農業談判  兩岸共同要求新會員國彈性待遇
WTO農業談判新會員國提案  主要國家未表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