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農業談判 兩岸共同要求新會員國彈性待遇

標籤:

【大紀元3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呂志翔日內瓦十四日專電)包括台海兩岸在內的「新入會員國」,在世界貿易組織(WTO )「杜哈回合」農業談判提出具體方案,要求「優於開發中會員國」彈性待遇,但阻力重重,前途難以預料。

這是繼「非農產市場進入」談判之後,十四個「新入會員國」再度主動提案,展現了將以「談判集團」爭取最有利談判結果的決心。但專家指出,「新入會員國」中有許多「貿易大國」,具有「高度野心的要求」可能難以得到其它會員國的認同。

「新入會員國」主張,在入會過程中,他們已在所有WTO的領域,作了全面讓步,與其它會員國已有明顯區別,因此,在「發展回合」目標下,「新入會員國」與其它開發中會員國的差距不應更為加深,或不利於對多邊貿易體制已有廣泛貢獻的國家。

如目前「新入會員國」的農產品平均約束關稅稅率為百分之十七,一般開發中會員國為百分之六十一,高達三點七五倍。

在農產品市場開放方面,「新入會員國」方案指出,他們應享有比開發中會員國多五年的「執行期」,以及五年的「緩衝期」。

「新入會員國」的農產品約束關稅減讓幅度也應比開發中會員國低百分之五十,以及百分之十以下的關稅可豁免進一步削減。

對於敏感性產品、特殊產品及特別防衛措施,「新入會員國」也應有更大彈性,但方案並未具體說明。

至於境內支持,「新入會員國」同樣享有延長五年的執行期與緩衝期,並可維持現有的微量補貼水準。

「新入會員國」的投資補貼及農業投入補貼不需計算在境內總支持及微量補貼之內,這些補貼、降低財務成本的利息補貼、以及涵蓋債務償還的補助可免於境內總支持的承諾。

雖然「新入會員國」堅持,他們的主張是合理的,但WTO專家指出,會員國可能會同情「新入會員國」的情況,但不可能完全接受其要求。

目前農業談判小組尚未討論「新入會員國」的提案,如以「新入會員國」談判經驗,除了延長五年的執行期及貧窮低收入的「新入會員國」可免於新承諾外,其它條件將會遭遇阻力。

專家指出,「新入會員國」提出具有高度野心的方案也可能是談判策略的運用,先開出高價,提高談判地位,爭取未來最有利的結果。

相關新聞
WTO農業談判敏感性產品十國集團展現彈性
WTO農業談判主席 向十國集團發出警訊
中國銅供應過剩加劇 顯示經濟低迷
美銀分析師:底特律三大車企應儘快撤出中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