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笑:胡錦濤伸橄欖枝謝馬通吃

李天笑

【大紀元3月12日訊】今年「兩會」由於江澤民不能顯身拋媚眼而失色不少。不過,胡錦濤有所彌補。胡在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發表了一通不同尋常的談話:「對於那些曾經對台獨抱有幻想,主張過台獨,甚至從事過台獨活動的人,也要努力爭取團結。」此言一出,立即被諸多評論解讀為向「台獨」人士釋出善意,伸出橄欖枝。

2007年以來,北京不斷在各種場合疾言厲色地指責台獨傾向。許多分析預言,北京在 2008年台灣總統選舉關鍵時刻將展現強勢姿態。胡的急轉彎大出中共宣傳部門所料,使之手忙腳亂。

胡的「柔性」轉換首先當然是避免軍內反「台獨」擦槍走火影響北京奧運。營造奧運「和諧」氣氛無疑是中共今年壓倒一切的外交主戲。中共同時以為,在台灣問題上的柔軟身段有助於緩解國際社會對中共借奧運打壓人權的強烈不滿。當然,中共也吸取了以往在台灣大選時越強硬越吃虧的教訓,悶聲學乖了。

但是,胡急轉彎的直接原因卻是台灣藍綠兩營政策趨同,以致中共反「台獨」牌失靈。從某種意義上說,胡被迫承認了反「台獨」策略失敗的現實。胡伸出橄欖枝並非主動展現「軟的更軟、硬的更硬」,實乃被動無奈之舉。

隨著台灣大選展開,國民黨與民進黨維護台灣獨立現狀的政策日趨靠攏,界線模糊。 「返聯公投」和「入聯公投」一字之差,實質都是爭取國際社會承認台灣獨立現狀。對此,中共暈頭轉向不知所措。

如果兩黨都從事「台獨」,就不是少數人要「台獨」,而變成了全體台灣人要「台獨 」。在這種情況下,「台獨」不但意指民進黨,也涵蓋了馬英九。當反「台獨」的定義域擴大、造成打擊點模糊時,反「台獨」牌便失去了原有「打擊一小撮」的意義。

所謂「台獨」本來就是一種政治說詞和策略。任何個人和政黨只要承認台灣的獨立現狀包括現存的民主制度和國家實體就可被扣上「台獨」。而執政黨最有能力和資格維護台灣獨立現狀,因此「台獨」帽子一直由民進黨戴著。但在馬蕭民意繼續領先情況下,國民黨重新執政的可能性增大。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已成為「更為隱蔽的台獨」。

這樣,中共不得不考慮要不要和怎樣抑制「馬英九台獨」的問題,以及如何與先前高調反「陳水扁台獨」自圓其說的問題。如不能自圓其說,中共利用台海問題炒作民族情緒緩解國內危機的整盤戰略將徹底落空。為繼續忽悠大陸民眾,反「台獨」政策亟需調整。

這就引入了推動此次轉變的關鍵點,即北京對馬英九的判斷。中共已察覺到馬英九與連戰不同。從馬的政綱、演說、談話裡,中共看不出馬靠近自己的外交願景。相反,馬一再強調反共立場,表達對中共打壓台灣的強烈不滿,同時宣佈「不統不獨不武」 和「返聯公投」。馬英九可能比謝長廷更難對付。尤其讓中共撓頭的是,馬英九與美國的關係遠比一般人想像的要深厚。如馬上台,中共將很難繼續施展利用美國壓台灣的政策。因此這次調整可以說是北京對馬英九長期觀察的小結。

從近期看,胡的橄欖枝有兩個含義:一是對馬「從事過台獨活動」表示「寬大懷柔」 ;二是對謝拋媚眼,用謝反制馬。胡此舉意在謝馬之間搞平衡,謝馬通吃,從而影響大選,阻止公投。從中長期看,中共是要分化台灣,在藍綠之間和藍綠內部打進楔子,亂中獲利,為轉移國內危機所用。

謝馬雖然在口頭上承納了胡的「好意」,但實質上都拒絕了胡的「拉攏」。謝稱兩岸談判不能預設條件;馬則提請中共注意,「台獨」的原因在於中共打壓台灣。而兩項公投已勢在必行。雖然陳水扁願意用國民黨降低門檻換取大選與公投脫綁,但實際上是以馬換炮,且時間似乎也不夠了。胡的橄欖枝戰略已初試告敗。

胡錦濤伸出橄欖枝,大陸一夜間柔情統戰成了主調。但不知這在台灣新總統產生後還能維持多久。(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李天笑:陳太葉太一台戲
李天笑:美自證「伊朗停止核武」意義何在
李天笑﹕江澤民拋媚眼釀成外交事件
李天笑:李明博贏得韓國大選的原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