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陽:摩托羅拉的往昔時光

李子陽

【大紀元4月19日訊】摩托羅拉可能是中國知名度最高的外資企業了。絕大多數中國人都熟悉這家開始造尋呼機、後來又造手機的著名企業。在移動通訊等市場上,摩托羅拉的競爭力很強。雖然有實力強勁的對手,但摩托羅拉的市場地位始終位居前列。

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摩托羅拉是一個經受過重大挫折的企業。這家公司的歷史很長,在20世紀40年代,它的產品就開始行銷全美。那時,它的主要產品是電視機。後來,因為被競爭對手擊敗,它不得不退出了電視機製造業。

提到電視機,現在幾乎沒人說得出美國製造的電視機品牌。事實上,美國也確實是沒有值得一提的民用電視機生產商。美國人使用的電視機基本上都依賴進口。說起來有些奇怪。世界頭號技術和工業大國居然不能生產民用電視機。

過去當然不是這樣的。電視台在美國發展極盛,電視文化成為塑造美國20世紀文化的決定性力量之一。而在電視機的生產方面,美國人也曾領先全世界。

摩托羅拉公司自1947年開始建廠生產電視機。品牌是「誇星」牌(Quasar)。當時,摩托羅拉的電視機生產非常興旺,產品深受消費者的歡迎。在市場中取得的成功絲毫也不亞於現在它在移動通訊市場取得的成功。1960年代生意最興隆時,每天生產2000台電視機。製造工廠所在的小鎮也因為摩托羅拉的成功而興旺發達,充滿活力。不幸的是,後來他們遇到了來自日本的競爭對手。

二戰以後,日本的電子產業發展迅速。在引進原發性技術以後,日本人在產品設計、製造工藝、成本控制等方面取得了獨特的成就。這些成就使得日本生產的家用電器很快在世界範圍內打開了市場。他們在滿足消費者需求和降低價格等方面做得更好。尤其是在進入1970年代以後,日本人在家用電器方面的優勢漸漸變得不可動搖。

面對來勢洶洶的日本人,生產電視機的摩托羅拉節節敗退。先是增長放緩,然後是不再有任何增長,隨後就是無可挽救的衰退。到了1974年,終於不能再堅持下去了。摩托羅拉把製造電視機的工廠賣給了日本的三菱公司。

摩托羅拉是一家企業文化十分優秀的公司。在公司內部,管理者和員工之間、員工和員工之間的關係十分融洽。公司對員工十分慷慨,而員工則對公司報以忠誠和熱愛。公司很有一種大家庭的氣氛。可以想像,這樣一個公司由於市場困境不得不出售轉讓給外國人時,員工會是多麼傷心。

為了儘可能保護員工的利益,摩托羅拉的管理者在出售工廠時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在他們的要求下,三菱公司承諾把工廠保留下去。這樣就為工廠所在的小鎮保留了一大批就業崗位和經濟基礎。否則,這個小鎮很可能會就此衰落下去。

但是後來,電視機市場的競爭進一步激烈。三菱公司也無力再繼續保留這家工廠。他們沒有遵守諾言。兩年以後,1976年,工廠被關閉。大量工人失業,而那個小鎮,果然陷入了蕭條,許多人離開了家鄉去其他地方謀生。小鎮的人口總數再也沒有達到過鼎盛時期的水平。

假如我是在1976年講述這個故事,那將是一個徹底的傷感故事,但在今天,在摩托羅拉繼續高歌猛進的今天,這個故事則給人帶來完全不同的感受。這不再是一個被外國人擊敗、民族工業一敗塗地的令人沮喪的故事,而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資源重新調整組合,進入更高效的應用領域,並取得巨大成功的令人鼓舞的故事。

1970年代,美國政府如果奉行保護民族工業、限制進口的政策,那是決不會找不到理由的。作為發明電視機的國家,且又擁有足夠的經濟和技術實力,僅僅是為了民族自尊心,也應該堅持使用自己製造的電視機。

不過,美國也許能夠做到不讓日本電視機進入美國市場,但美國不能改變日本電視機在質量、價格方面對美國電視機的優勢。在世界範圍內,美國的電視機生產已經無可挽回地落後了。這是事實。不管這是由於美國人不努力,還是因為日本人太努力,總之,事情已經發生了。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堅持保護民族工業,就等於是在保護落後。保護落後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美國的資源–各種原材料、工人的勞動力、管理者的管理技能、研究者的科研能力等等,用來生產在世界範圍內已經落後的商品。日本人的成功表明他們找到了更優異的資源利用方式,美國人拒絕日本商品就等於是拒絕這種更優異的資源利用方式。這當然會使日本人蒙受損失,但損失更大的是美國人自己。

對於美國人來說,始終重要的事情就是以儘可能高的效率利用他們的各種資源,這才能使他們的整體生活水平越來越高。而貿易保護主義一方面會禁止世界上的高效資源利用方式進入美國–這種進入方式就是進口;另一方面也將使得美國人失去尋找資源更優利用方式的動力。如果現在的產品就賣得很好,為什麼要去探索其他?

幸運的是,美國奉行的是開放市場的政策。如果日本人造電視機更好,那就讓他們去造好了。美國人把資源轉到其他自己擅長的領域去。同樣一個工人,如果固執地繼續生產電視機,將在效率上落後於日本工人,但當他轉而製造世界領先的手機時,就成為了世界上最高效的工人之一。在後一種情況下,美國的資源得到了儘可能充分的利用。
而且,美國人可以用造出來的手機換得的錢再去購買日本人的電視機。可以認為,美國人這時是在「間接」生產電視機。由於生產效率提高了,以「間接」的方式生產,美國人一定可以得到比自己直接生產時更多的電視機。日本人的成功同樣會造福美國人。事實也的確如此。按照購買力計算,即使不考慮電視機本身的技術進步,美國市場上,現在的電視機價格也大大低於1960年代的價格。美國人的真實生活水平提高了。

當然,轉行是有風險的。但是,如果美國人確實落後於日本人,不但在原有的領域落後,即使在試圖尋找新的發展領域時,他們依然不如日本人,那麼,貿易保護主義也改變不了這個現實。但是,貿易保護主義確實能夠使美國包括人力資源在內的各種資源都停留在原有的利用水平上停滯不前。這時,美國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提高生活水平。它不再有從世界上得到幫助的機會。美國人的生活水平也許依舊能夠提高,但提高速度肯定會遠遠低於與世界融為一體式的水平。

實際上,對於美國來說,摩托羅拉的故事並不是聞所未聞的新鮮故事。歷史上,一直到19世紀後半期,美國的國家形象都是一個農業國家。假如那時的美國政府就奉行貿易保護政策,確保美國的農民利益不受到世界競爭的威脅,也許美國至今仍然是一個農業國家。那時,美國唯一可以自豪的也許就是它的農產品是自給自足的,畢竟,美國擁有大片的耕地。

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危害就在於它阻止了美好未來的出現。假如人們知道他們將要失去的一切,我敢肯定,是不會有人支持貿易保護主義的。面對今天的摩托羅拉,還會有人為它當初放棄電視機生產而感到傷心和遺憾嗎?但麻煩在於,貿易保護主義使得今日的摩托羅拉根本就不會出現。在貿易保護者的鼓動之下,人們只能看到來勢洶洶的外國競爭者和危如累卵的民族工業,而看不到開放的世界給予他們的廣闊天地和無窮機會。

那些在貿易開放之下受益的人呢?他們不在討論現場。他們在多年以後才有可能發言。現在,他們或許還沒有出生,或許還沒有找到自己潛力最大發揮的地方。他們需要今天的人們為他們代言,為他們大聲疾呼:市場必須開放和自由!開放的世界背後是開放的心靈。而只有開放的、勇於接受挑戰的心靈,才是人們真正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資源。

【作者名字最後一字(「楊」左邊取日旁)不能正常轉碼,因此以同音字代替。抱歉。】

--原載:《鉛筆經濟研究社》,2008-01-31(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盼扭轉虧損頹勢 摩托羅拉宣布將一分為二
俞偉雄:全球化與國家安全
批評中共對藏政策  紐國記者被拒訪京
宏都拉斯業者期待明年把糖出口到台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