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寧:探尋時代英雄的道德密碼(下)

試說蘭德

劉軍寧

標籤:

【大紀元4月3日訊】時代英雄的道德密碼

主張個人主義的人必然要給個體以很高的位置。蘭德也不例外。蘭德喜歡英雄,但是她並不把社會分成一成不變的英雄與非英雄,而是希望每個個體都成為英雄。所以,她的著作,那些渴望成功、想做英雄的人當然愛看。其實,英雄也有兩類:一種是為自己成就的英雄,一類是為他人成就的英雄。她尊敬的是前一種英雄,鄙視的是後一種英雄。

在人類的歷史中,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英雄。在古代的時候,勇士、征服者是英雄,奧德塞、拿破侖、成吉思汗、張飛、李逵等砍砍殺殺的人是英雄,他們因暴力與掠奪成為英雄。自古以來,還流行一種與上述英雄非常相關的道德密碼。這就是自我犧牲的道德密碼。這種密碼把人們追求自利和幸福看成是貪婪的和自私的,因此,要為自己取得的個人成就,幸福和財富感到羞恥。掌權者就是利用了這一道德密碼來操縱、奴役和掠奪那些被這一道德密碼控制的人。

那麼,在當下,誰是這個時代的英雄?蘭德認為,創造者是今天的英雄,這個創造者當然首先是企業家、工程師、發明家、科學家、藝術家,他們是提供產品、提供服務、提供創意、作品與研究成果並且獲得收益的人。作為創造者,新時代的新英雄不用犧牲他人就能獲得以前從不存在的財富。他們不再是掠奪者,而是生產者、創造者。他們有獨立的靈魂、獨立的信仰、獨立的判斷、獨自的收穫,他們有無窮的精力、遠大的願景和務實的目標。在他們面前,每一個困難不過是展現自己才能的機會。蘭德發現,他們為自己活著並且靠自己活著的。蘭德欣賞這類人並稱之為創造者(creator)。與時代英雄相對應的那種人被稱為利他主義者,這些人名義上為他人(集體、國家、民族、政黨)或者實際上是要他人為自己活著的人。蘭德鄙視這類人,並在作品中稱他們為二手貨(second-hander)。

一個時代的英雄是這個時代主流道德密碼的光大者。道德密碼體現的是時代文化中的價值序列。實際上每個人都在探索、遵循某種道德密碼,以作為自己行為的指南。沒有一個人不受某種道德密碼的支配。如果一個人的行為不受任何道德密碼的支配,那他肯定是個沒有道德的人。所以,人不是被名、被利、被錢驅動著,是被道德密碼驅動著。如果某位先知般的人物揭示了一個時代的道德密碼,並向社會宣告且被社會接受,那麼,這個道德密碼就成為社會的主流道德準則。提出十戒的摩西是這樣的先知,蘭德正是這樣的先知。蘭德通過她的一系列作品揭示了這個時代的英雄的道德密碼。她所揭示的英雄的道德密碼,就是人活著不是為了他人,首先是為了自己。因此,每個人生存是自己的責任而不是他人的。因此,也要承認個人為了自己的生存應當享有最大限度的自由,應當自由地去為自己創造,去實現自我的價值。根據其所發現的英雄的道德密碼,蘭德公然主張,人活著的目的不是為了他人活著,每個人都要為自己活著。如果每個人都為另外一個人活著,大家為誰活著?這樣活著還有意義嗎?根據以往的道德密碼,個人首先不是為自己活著,而是為國家、集體活著。可是,國家有什麼權利勒令個人為它活著?

蘭德對企業家與商人給予很高的道德評價,把他們看作時代英雄的道德密碼的攜帶者和傳遞者。但是,她在《阿特拉斯聳聳肩》一書中也強調,並不是任何經商辦企業的人都是值得稱頌的英雄。商人有真偽之分。她特別指出了三種偽商人。一種是對自己的儀表比對自己的產品更感興趣的商人。第二是借助特殊關係靠政府轉移別人財富來從中獲利的商人。第三種商人對自己的財富和自己的利益感覺到羞恥的人。

按照蘭德的標準,中國能稱得上商人的人很少,偽商人卻很多。很顯然,蘭德所發現的道德密碼在中國還沒有真正流行。中國沒有商人的道德環境,在中國還沒有多少道德空間供真正的時代英雄立足。許多本想做真商人的人被迫成為偽商人。中國現在的道德環境,像貨幣一樣,劣商人正在逐出真商人。蘭德式的英雄在經濟上和道德上都受到日益更加嚴重的擠壓。然而,如果商人、企業家消失了,這個時代本該唱主角的英雄消失了,或者用蘭德的話說,他們罷工了,社會將得到什麼呢?員工們要麼挨餓,要麼發誓自己成為商人。國家能接過商人的擔子嗎?當然不能!計劃經濟的垮臺證明,國家是最不稱職的商人。

蘭德的貢獻在於闡發了一種新時代的新道德理想。這就是,通過理性與自由,個人充分實現自己無盡的潛能,從而獲得幸福,獲得人生的意義。蘭德曾這樣總結自己的哲學:我的哲學在本質上是視人為英雄,視個人的幸福為個體生命的道德目的,視生產為最高貴活動,視理性為絕對存在的哲學。蘭德通過作品傳播時代的道德密碼並逐步為社會所接受。這一過程就是觀念革命。中國正需要新時代的道德密碼,需要新時代的英雄,需要一場觀念革命!

商品貿易與理想政體

什麼是理想政體?不同政治信仰的人有不同的回答。蘭德認為,唯一道德的政體是承認個人獨立自主是不可剝奪之權利的政體,它建立在理性、自願同意而不是在暴力之上。這個理想的政體承認你的生命屬於你自己,而不是屬於你的國家、你的階級、你的政黨、你的鄰居;你確定你的人生的目的,而不是國家或政黨來確定你的人生目的。任何以專政為訴求和手段的政體都是不正義的。蘭德認為,即使是政府也沒有首先使用暴力的道德權利。政府的職責是只能是保護民眾的權利,而不是侵犯民眾的權利,捨此無他。因此,法律也不應該限制民間任何自願的、和平的活動,不應該干預人們的生產與貿易,不應該剝奪人的正當財產,不應該剝奪人的自由,除非是對犯罪的懲罰。

為什麼建議在理性、自願同意基礎之上的政體是正義的?因為,在這種體制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受害者與兇手,不是主子與奴僕、(上級與下級),而是通過自由交換得到互利的貿易者(交易者)。在這種體制裡,沒有人可以動用武力從別人那裡掠奪任何利益,沒有人可以對他人動用武力。政府只是保護民眾權益的警察,它只是在對付那些率先動武的人如罪犯或外來侵略者時,才會採用武力。」這種政治的哲學基礎是承認每個人擁有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也就是說每個人有權為自己而活著。每一個人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別人達到目的的手段。他應該為自己而活捉,既不為了別人而犧牲自己,也不為了自己而犧牲別人。追求自己合理的利益和幸福,是每個人最高的道德目標。任何人都不應該讓自己的命運掌握在其鄰居或領導手裡。

為什麼靠暴力維持的政體是不正義的?因為奉行國家主義的政體並不僅僅是靠武力來維持長治久安的。它在日常生活中更是靠精神武器來奴役民眾的。這個精神武器就是公共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的信條。專制主義的道德基礎是:個人沒有為自己生存的權利。服務他人是自己生存的唯一理由。自我犧牲是最高的道德義務。人的生命屬國家、屬於社會、屬於政黨、屬於集體,總之不屬於自己。專制主義的字典上只有兩個字:服從。個人對集體(國家、階級、政黨、領袖、單位、上司)的絕對服從。個人不過是為了公共利益可以任意犧牲的祭品。在這樣的國度,「政府不是警察,而是一個得到法律保護的罪犯。他可以勇任何方式,為了任何目的,對手無寸鐵、毫無反抗的受害者動武。」

墨索里尼說:法西斯主義的是「個人通過自我否定和犧牲個人利益去實現體現其價值的純粹的精神存在」。戈林說,納粹主義的最高原則是「公共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希特勒在1933年的一次演說中,更是直言不諱:「和國家的存在相比,個人是無足輕重的;個人位置的確定只取決於民族的利益,任何驕傲自滿的情緒,任何認為個人至上的想法,不僅僅可笑,而且會危及整個國家的存在;整個國家的最高利益決定個人利益的範圍並決定個人的義務。」把個人奉獻給國家,這一口號已成為無數苦難的源頭,其實質是要把個人奉獻給統治者。

因此,個體和人類的生存只能基於自願的同意,不能基於暴力專政。既然如此,政治的建立必須得到民眾的自願同意,政府的權力必須受到限制,只能用來保護每個人的生命、自由和財產。所以,在理想的政體下,個人不是為國家和統治者而存在,而是為自己而存在。

先知的擔當

像底波拉那樣的先知一樣,蘭德身上有一點非常值得稱讚。這就是說真話的勇氣,即使是冒犯所有的人也要說出真話的勇氣。學者不敢說,政治家不敢說,蘭德敢說。蘭德的思想不僅常常驚世駭俗而且常常正確。任何社會都不難找到驚世駭俗的人,也不難找出說出真話的人,但是很難找到不僅驚世駭俗而且正確的人。我覺得中國需要蘭德這樣驚世駭俗而且正確的人。與蘭德相比,這裡的中國知識分子有太多的顧忌。他們畏懼的不僅是權力,更畏懼的是民眾的情緒。他們即便有學者的素養,也沒有先知的勇氣。當然,他們畢竟是知識分子,而不是先知。可是,如果一個人沒有勇氣說出他認定的真理,他對真理的追求就會嚴重阻礙。即使在美國這樣的社會,站出來為個人價值,為自由、為企業家、為市場、為正當的自利辯護,都需要巨大的道德勇氣。蘭德做到了,而且贏得空前的影響。

包括美國國會圖書館在內的多個機構的多次調查結果表明,蘭德的著作在美國的銷量僅次於聖經。她的著作自上個世紀中葉以來,已經銷售了數千萬冊,而且至今每年還要賣出數十萬冊。與此形成強烈對照的是,在美國,乃至英語國家的主要大學,蘭德的作品通常都被忽略。主流學術界要麼對她的學說充耳不聞,視而不見,要麼側目而視。蘭德的名字在教科書通常是找不到的,在課堂上是不會提及的,如果提起的話一定是嘲笑的口氣。她的著作不會出現在老師推薦的閱讀書單裡。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誰是美國的主流?是美國的社會還是美國的高校?在中國許多人的印象當中,美國的主流是美國的學界,但是我認為真正體現和代表美國的是美國的社會而不是美國的高校,社會中有先知,而大學中只有教授。這樣看來,蘭德的東西在美國高校得不到承認,這一點並不重要。不論高校的教授多麼抵制,都不妨礙她代表美國精神的主流。蘭德的遭遇也表明,即使在美國,真正的、主流的思想決不在官府,甚至不在大學,更在大學之外的民間,在那些無數的民間獨立學者,和民間獨立的思想庫。在中國,近幾年也有學府之外的民間學者嶄露頭角。這是非常可喜的。民間的學者,甚至所有的學者都應該學學蘭德,不要為學術而學術,更不要為偽學術而學術,要為信仰而著述,為真理而學術。

期待中國的蘭德,期待中國的底波拉,期待中國的先知! 【全文完】

推薦閱讀:

蘭德的代表作
《源泉》高曉睛,趙雅薔,楊玉 譯 2005年11月
《阿特拉斯聳聳肩》(全兩冊) 楊格 譯 重慶出版社 2007年10月
《自私的德性》焦曉菊 譯 華夏出版社 2007年03月

蘭德的其他作品
《致新知識分子》馮濤 譯新星出版社2005年04月
《一個人》童音 譯 華夏出版社 2007年03月
《理性的聲音:客觀主義思想文集》萬里新 譯 新星出版社 2005年04月
《通往明天的唯一道路》 章艷 譯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4年05月
《商人為什麼需要哲學?》呂建高 譯 華夏出版社 2007年01月
《客觀主義認識論導論》蘭德著,賓斯萬格,裴可夫編,江怡,李廣良,侯艷 譯 華夏出版社 2007年1月

--原載:《南風窗》,2008年第5期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雙面淫鴇 心靈大師 賣肉斂財
劉軍寧:靈魂,為甚麼不朽?
劉軍寧:毒品的精華  魔鬼的樣板
比利時各政黨達成共組聯合政府協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