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偉雄:金融創新與秩序

俞偉雄

標籤:

【大紀元4月30日訊】前一陣子,美國財政部長提出一個號稱是自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大的金融體系結構與規範的修正藍圖。目的當然是想要解決這兩年房市泡沫破滅及次貸風暴所衍生及突顯出來的金融體系和商品的問題。

美國金融市場自1970年代以來,即不斷的朝解除管制的方向前進,在此自由放任的環境下,各式各樣的金融商品和不同型態的投資組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被創造出來,從期貨、選擇權、指數基金、ETF、房貸證券、車貸證券、不動產證券等金融商品到避險基金(hedge fund)、私募基金(private equity )等等。因為這些商品的存在,提供了市場更多的資金來源。比如說,有了房貸證券的市場,讓更多的美國人更能借得資金買到房子,然而信用的急速擴張也加大了市場風險及不確定性。

在一般的產業,創新常被稱為「破壞性的創造」。因為新的產品的創新,往往會摧毀、淘汰舊的產品、公司及產業。比如說,行動電話取代了電話亭;iPod取代了CD。基本上,創新被視為長期經濟成長及生活水平提升的原動力。然而金融創新就比較具有爭議性,因為其信用擴張的特性,往往會產生滾雪球的乘數效應,在人類道德無法維持一定標準下,常常會造成很大的經濟問題。最近這幾十年所發生的金融危機,不管表面原因是來自金融自由化、全球化或金融創新,背後源頭皆來自人類對物質利益的過度執著與追求。

美國1946年的一部經典電影「It’s Wonderful Life﹝風雲人物﹞」,就深刻描述了好壞銀行家的差異,以及人心的真與善對金融的穩定與成長所起的作用。當然了,在當今人心下滑的現代社會中,為了穩定金融秩序,我們只能靠適當的規範來約束、管理金融商品和市場。

幾個月前,我曾在大紀元的專欄,提醒投資中國股市的朋友,要謹慎小心股市泡沫的風險。很不幸的,它的確就發生了。這幾十年,金融危機曾在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泰國、印尼、韓國、俄羅斯、英國及美國發生了,大家都受傷不輕。誰會是下一個爆發金融危機的國家呢?在這裡我要做另一個提醒:在中國投資的朋友們,當危機來臨時,你準備好了應變措施了嗎?你有能力把握來安然度過金融風暴嗎?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俞偉雄:新年的陽光
俞偉雄 : 美國房市泡沫的破滅
俞偉雄:淺談經濟衰退
俞偉雄:中國匯率政策的利弊分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