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以國大使做環保 用心愛台灣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11日訊】 自由時報記者謝文華/專訪 一年多來,周日傍晚的建國花市,經常能見到一對老外夫妻,勤奮喜悅地在攤販間彎腰挑撿「垃圾裡的黃金」;去年除夕夜,他們甚至「鎮守」花市「做環保」。許多人可能不敢相信,這對賢伉儷竟是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一般尊稱大使)甘若飛與他的妻子甘蜜荷。

身為猶太教徒的甘若飛,2006年8月接任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大使,他翻閱剪報發現台灣佛教團體「慈濟」不只帶信眾聽經唸佛,還推動資源回收、設立醫院、幫地震災區重建學校,並投入全球人道救援工作,以行動宣揚教義,深感感佩。

上任不到3個月,他就說服以色列首席男高音大衛迪爾,在飛往泰國為登基60年的泰皇高歌時,過境台灣為慈濟加辦演唱會。2年來,甘若飛已協助大衛在花蓮慈濟醫院等地開唱3場,大衛更將證嚴的靜思語及自己讀經心得,填寫成詞,譜出13首曲,年初發行「聽見愛的聲音」CD,用來義賣。

假日偕妻做資源回收

之後,甘若飛只要周日晚間沒行程,就會換上慈濟制服,與妻子在建國花市、玉市,撿拾紙箱、空罐,協助資源回收分類。

花市攤販豎拇指肯定

一名攤販老闆乍見180公分高、130公斤重,超級大塊頭的「生面孔」,跪趴在桌下撈出紙箱,不解地問慈濟人:「他是誰啊?」得知他的身分後,立刻豎起大拇指。甘若飛回憶這段往事,更感到與台灣人民接近後,更想付出。

語言隔閡 不阻幫人心

素顏親切、堆滿笑容的甘蜜荷,曾和慈濟人到養老院探望老榮民, 90歲老伯伯驚訝問:「妳一個大使夫人,應該去逛街、在飯店喝下午茶,為什麼要來這裡?」毫不保留地把大半輩子受的苦全向夫人吐露。甘蜜荷說,那一刻她感受到孤獨終老者,是多麼需要別人傾聽。她表示,因語言隔閡,無法到醫院當志工、也沒法去訪視,「丈夫頭髮都是我理的,想來想去,我只能幫老人家理髮、量血壓、做垃圾分類」。

甘若飛對慈濟佛教團體辦的活動樂此不疲,11日晚間還將與其他大使前往民主紀念館參加慈濟浴佛節。他說:「愛護地球、淨化人心、幫助別人,是跨種族、跨宗教、跨世代都應信奉的價值,尤其台灣對追求民主自由有強烈渴望,人民溫暖而友善,讓我對這塊土地用情更深。」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