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機哄抬糧價 印度將禁食品期貨

【大紀元5月6日訊】(大紀元記者郭秋怡綜合報導) 由於通膨情勢一再緊繃,且食品價格迄今無回落跡象,印官員對外宣稱擬再禁止食品期貨交易,以免刺激價格上漲,這也突顯出亞洲國家對避險基金與金融投機哄抬商品價格的憂慮。

近五年來,印度為發展成為亞洲金融中心,引進期貨交易為其發展計畫之一。然而,印度不但去年已開始限制小麥及稻米的期貨交易,據彭博資訊報導,為進一步防止投機炒作使食品通膨惡化,印度財長帕拉尼亞潘.奇丹巴拉姆(Palaniappan Chidambaram)對外宣稱將全面禁止食品期貨交易,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也表示,希望能擴大至禁止食用油、糖及其它商品的期貨交易。

然而,印度官方對這項建議仍存有反應的聲浪。由經濟學家阿比吉特.森(Abhijit Sen)帶領的官派委員會雖然建議繼續限制稻米及小麥的期貨交易,但卻認為毋須擴大至其它商品,因為沒有明顯證據證明期貨交易與漲價有關。

據金融時報報導,印度財長在亞洲開發銀行年會會外已表示,他對巿場投機的憂慮已得到區內各國政府的認同。基本主食價格的攀升已在亞洲如中國及印尼引發社會不安,並危及中國與越南等國的經濟成長。世界銀行估計印度約有11億人口每天生活開支不到2美元,糧價上揚已對社會、經濟構成重大威脅。

印度財長奇丹巴拉姆更強硬地表示:「食物轉為生質燃油是我們正面臨此一危機的最大一個理由」,而且「那是反人類罪行」。每週統計通膨的印度,四月中通膨達到7.57%,創下三年以來最高的紀錄。若食品價格持續上漲且維持高需求,奇丹巴拉姆預期將會未來幾週將維持高通膨,而印度經濟可以承受的通膨只有4%。

巴基斯坦的新財長伊士哈格.達爾(Ishaq Dar)則認為油價就是被炒作到無法承受的高價,呼籲燃油及食品都應維持在合理價格之下,否則可能嚴重傷害開發中國家,這個區域的窮人占全球的三分之二。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食品及原油的投機炒作也曾引發批評。為避免上次危機重演,亞洲開發銀行總裁黑田東彥(Haruhiko Kuroda)呼籲採取更斷然的行動如籌集緊急基金,獲亞洲財長會議同意,於上週末決議將800億美元的雙邊貨幣交換轉換成緊急基金,以用於確保區域內貧窮人民的食品供應。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外電評論:亞洲國家的美國牌
印反擊美將糧價高漲歸咎印度說法
曾錚:印度司機「鬧事」對澳洲的貢獻
索馬利亞飢民暴動 軍隊開槍射殺兩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