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評論:亞洲國家的美國牌

吳達編譯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5月3日訊】美國智囊機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 GMF)研究員丹尼爾唐寧(Daniel Twining),在去年十月一日發表〈美國牌〉 (Playing the America Card)專文指出,亞洲各國如印度、日本等,莫不積極與美國為友,以扼止中共在亞洲的勢力。

美國對亞洲各國越來越重要

據該專題報告分析,中共在亞洲擴張勢力,反而使美國越來越重要,幾乎每一個亞洲國家,包括中共自己都尋求與美國進行更密切的合作。部份亞洲國家甚至越來越認同民主政治的價值,並以此作為與美國進一步合作的基礎。丹尼爾認為,美國應抓住這個機會,擴大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

在中共的陰影下,亞洲各國已體認,保持與美國的夥伴關係是維繫自身繁榮、安定及自主的關鍵。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是要附屬在美國之下、並且依賴美國,而是藉由美國的支持,鞏固其權力,保有自主性,進而使國家富裕、強壯及安定。


亞洲許多國家都越來越認同民主的政治價值,並以此作為與美國進一步合作的基礎。圖為東南亞國協(簡稱東協「ASEAN」)成員國的國旗。(Getty Images)

以日本為例,它的首要目標是要成為一個可以自己保衛自己的國家,並且在其區域內輸出日本的價值觀,建立一個足以與中共相抗衡的領導地位。要達到此一目標的最佳框架是,與美國建立結盟關係,日本近期的兩位領導人小泉純一郎及安倍晉三都積極向此一目標邁進。如果沒有與美國結盟,日本將面臨嚴酷的選擇,不是選擇核武器以維繫在危險的亞洲地區自身的安全,就是落後北京,面對來自北京的威脅。韓國在與中共交往後的數年,也轉而尋求與美國建立緊密關係,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以減輕其在經濟方面對中國的依賴。

印度的領導階層則一致認為,在面對來自中共的核武器威脅下,美國是他們維持國家安全的關鍵。印度與美國簽署的民生用核子協定、技術轉移、廣泛的美國援助計畫、美國的貿易和投資,以及去年秋天美國派遣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代表團訪問印度等等,都反映了印度積極採用美國技術以加快發展步伐的決心。

東南亞國家有意與美國保持密切合作的目標,是為了打擊來自內部的挑戰,如恐怖主義,以及扼止來自外部的威脅如中共的圖謀不軌,以維護自己的自治權力,並且創造經濟繁榮。對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和菲律賓等國家而言,美國是最重要的合作夥伴,共同對抗中共。越南和新加坡領導人都直截了當的告訴美國,美國如果忽視東南亞,等於是留給北京擴大影響力的機會。

中國GDP的成長有百分之七十是來自貿易,這全歸功於西方國家所建置的世界貿易組織規範,以及美國對海運航道的軍事保護,使得中國的貨品能順利輸出各國。而中國共產黨政權尚能屹立不搖的主要原因,除了外部環境提供其經濟持續成長外,還包括西方對擴大與中國商業機會的興趣,更甚於為中國人民爭取政治自由。


台灣民主的成功、香港民眾大規模的支持民主自由,都可以強大中國內部要求民主的心聲。圖為2008年1月13日,香港市民遊行爭取2012年普選。(Getty Images)

美國可在四方面努力

然而,美國不應為亞洲表面上的示好而自滿,進而忽視隱藏在亞洲內部的真實問題。那麼,美國該如何做呢?丹尼爾在專文中提出七個方向,本文謹摘要其中的四個方向,供讀者省思。

一、加速民主勢力在亞洲地區的崛起,提高維持亞洲地區安全的意願

美國應與日本建立更緊密的關係,使得日本更為接受及傳播美國的「自由、民主、人權和法治」的價值觀。透過美國的協助,印度已不再依賴中共,美國應與印度建立廣泛的戰略夥伴關係。另外,坐擁海上重要航道的印尼,也是美國可以在亞洲積極投資的國家。強大的亞洲國家有助於阻止中共侵略。

二、鼓勵戰略合作

亞洲各國的領導目前努力形成民主安全網的趨勢,應該受到美國的極力支持。然而諷刺的是,美國對中共戰略家所擔心的亞洲民主政體所建立的新興「亞洲版北約」的態度一直不明。美國應該激勵才是,因為亞洲的民主國家,願意與美國互相配合,促進亞洲地區的和平與繁榮,這其實也是有利於中國的民主發展。

三、商談經濟問題

美國必須明白亞洲國家對經濟發展的需求,因為此等國家知道美國的貿易和投資協定的優惠內容遠大於中共、印度、日本可提供的利益。美國可以把目標訂在達成亞太自由貿易協定,因為這其中包含二十兆美元以上的GDP以及百分之五十五的世界貿易。

四、發揚民主


世界貿易組織規範以及美國對海運航道的軍事保護,使中國的貨品能順利輸出各國。圖為美國洛杉磯文森湯姆斯橋附近,一艘來自中國的貨櫃船。(Getty Images)

中共的威權令人擔心,中國目前的經濟現代化並不如西方國家一樣,促使中產階層發出要求民主的聲音。然而回顧亞洲的民主發展歷史,誠如一名資深日本外交官員所言,中國最終仍將選擇民主,因為人類歷史上所有企圖不擁抱民主的政體,最終都以失敗收場。


台灣民主的成功、香港民眾大規模的支持民主自由,都可以強大中國內部要求民主的心聲。圖為2005年3月26日,台灣百萬人參加民主和平護台灣遊行。(AFP/Getty Images)


台灣民主的成功、香港民眾大規模的支持民主自由,都可以強大中國內部要求民主的心聲。圖為2005年3月26日,台灣百萬人參加民主和平護台灣遊行。(AFP/Getty Images)

在中國,自一九八零年代即展開追求民主的活躍運動。一九八九年的追求民主運動,如果沒有天安門屠殺事件,極有可能推翻共產政體。台灣民主的成功、香港民眾大規模的支持民主自由,以及美國在中國民間相對受歡迎的程度等,都可以強大中國內部要求民主的心聲。◇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60期【西方看中國】欄目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外電:北京拖延普選 香港何去何從
外電評論:中共不應懼怕台灣民主
外電評論:香港新式政治傳媒崛起
外電評論:佛教對亞洲政治的影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