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鴻:馬英九時代來臨 「民主、和平」為中心

李佳鴻

標籤:

【大紀元7月9日訊】馬英九就職演說明確指出民主、自由、法治等價值觀是解決兩岸主權爭議的關鍵,唯有中國大陸繼續走向民主憲政體制,始能確保海峽兩岸長期的和平發展。

五月二十日中華民國第十二屆總統馬英九宣誓就任,五億人同步收看就職典禮,顯示台灣二次政黨輪替的新政府備受世界矚目。新科馬總統的就職演說「人民奮起,兩岸共生」,聚焦在台灣日漸成熟的民主價值,具體政策方面則強調兩岸間和平的重要性,在「不統、不獨、不武」的三不前提下,「台灣與大陸一定可以找到和平共榮之道」。

民主憲政理想 台灣開花結果

馬英九在演說中表示,「中華民國已經成為一個受國際社會尊敬的民主國家」,「台灣是全球唯一在中華文化土壤中順利完成二次政黨輪替的民主範例,是全球華人寄以厚望的政治實驗。」

他說,如果政治實驗成功,台灣將為全球華人的民主發展作出突破性的貢獻,這也是台灣無法推卸的歷史責任。馬英九在演說中還說,國父孫中山的民主憲政理想,當年在中國大陸沒能實現,今天終於在台灣生根、開花、結果。

但馬也指出,台灣不能因此自滿,還要進一步追求民主品質的提升,邁向「優質民主」的目標,「在憲政主義的原則下,人權獲得保障、法治得到貫徹、司法獨立而公正、公民社會得以蓬勃發展」。

民主自由和平 解決兩岸問題

關於最為人所關注的兩岸政治議題,馬英九指出,「兩岸問題最終解決的關鍵不在主權爭議,而在生活方式與核心價值」,明確點出民主、自由、法治等價值觀,是解決兩岸主權爭議的關鍵,唯有中國大陸繼續走向民主憲政體制,始能確保海峽兩岸長期的和平發展。

由此可知,馬英九已站穩反對中共獨裁統治的立場-如果中國大陸的政治體制不改變,兩岸統一談判就不可能進行-也就是「六四不平反,統一不要談」。也因為這個原則,馬英九對法輪功精神運動表示支持,並在三月十八日、西藏發生流血事件的第一時間嚴厲譴責中共做了「極為蠻橫與愚蠢的行為」。

在暗批中共極權統治之外,馬英九對中華民國認同的堅持,令中共無法再度操弄民族主義。北京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劉震濤認為,馬英九提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以及「大陸十三億同胞」這兩點,是在對中國人民釋放善意,值得關注。

在兩岸思維架構方面,馬英九重申「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並在憲法架構下「不統、不獨、不武」,維持台灣海峽的現狀。另外,針對胡錦濤在四月二十九日主張兩岸要「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馬英九也再次回應「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微妙闡述中華民國主權立場不變和兩岸休兵的決心。

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包瑞嘉(Richard Baum)和普雷特(Tom Plate),非常肯定馬英九的就職演說,認為他堅持「三不」將創造出「三贏」(台灣、中國大陸與美國)局面。

在政治上堅守民主自由立場,但在經貿和文化方面,馬英九強調「開放」理念,具體政策包括七月推動兩岸直航,大幅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大陸學生到台灣就學等措施,增加兩岸民間交流往來。

「和平」是馬在演說中另一個特別強調的重點,他指出,台灣將成為「和平締造者」,而「兩岸不論在台灣海峽或國際社會,都應該和解休兵」。在台灣海峽休兵,暗示中共撤除沿海瞄準台灣的一千四百枚飛彈,放棄武力統一台灣意圖;而在國際社會休兵,則明示兩岸間「金援外交」的競賽應該停止。

在外交關係方面,台灣主流民意一直對中華民國的國際空間遭受中共長期打壓,感到不滿,馬英九因此表示,「台灣要安全、要繁榮、更要尊嚴」,將以「尊嚴、自主、務實、靈活」來處理中華民國對外關係,並與北京就台灣國際空間進行協商,以達到「外交休兵」的目標。

新政府標準 操守第一

外界普遍認為,馬英九引起的偶像炫風,除了外表,還來自於他迥異的政治人格,一種修行人士般的道德堅持。在就職演說中,馬英九不出意料再次強調政府官員操守的重要性,他說,「新政府將樹立廉能政治的新典範,嚴格要求官員的清廉與效能,並重建政商互動規範,防範金權政治的污染。我希望每一位行使公權力的公僕,都要牢牢記住『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我們要讓政府不再是拖累社會進步的絆腳石,而是領導台灣進步的發動機。」

「不沾鍋」的好形象,在內閣人事任命與要求親友利益迴避的作為後再度加分。在人事方面,馬英九找賴幸媛接任陸委會主委,成為政壇熱門話題。政治分析家趙亮指出,國民黨在幾十年前痛失大陸,就是因為對中共認識不清,而對現在的台灣及中華民族而言,最大的危害仍然是中共和親共人士。因此,在防範中共危害的前提下,讓能徹底認清中共本質的賴幸媛擔任要職,就是為了保障台灣人民的合法權益不被中共侵害,進而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展開友好合作。

再觀馬英九其他人事任用,不論是行政院長劉兆玄、法務部長王清峰、勞委會主委王如玄、經建會主委陳添枝等,無一不具備自信專業、追求完美,甚至有些龜毛的人格特質;這一只形象清新、經驗豐富的博士內閣隊伍,究竟能成為什麼樣的「火車頭」,有待時間來檢驗。

據《聯合報》系最新民意調查,馬英九當選總統以來的表現,獲得六成六民眾好評,一成不滿意,二成三無意見;另有高達八成二民眾對總統就職演說表示肯定。馬英九要如何回應各方期待,延長施政蜜月期,將成為新政府的最大挑戰。◇

(本文轉自第72期《新紀元週刊》焦點新聞)
http://mag.epochtimes.com/074/4824.htm(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府:馬英九事前知道劉兆玄規劃蘇花替代道路
綠營:19位試委人選12人屬泛藍
蘇花替代道路 台府:只是構想非馬上推動
溫網青少男雙奪冠 總統電賀楊宗樺謝政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