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藥之父--諾貝爾(上)

font print 人氣: 17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1日訊】提到諾貝爾這個名字,全世界幾乎無人不知沒人不曉。諾貝爾是瑞典籍的科學家、發明家,他因發明炸藥、雷管並經營、生產這兩樣東西而成為富豪。諾貝爾臨去世前留下遺囑,決定在他死後把遺產的一部分作為基金,以其全部利息分成五等份,作為「對人類幸福最具貢獻者」的獎金,即:諾貝爾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和平事業五個獎項(1968年增設經濟學獎)。
  
諾貝爾一家是土生土長的瑞典人。他的父親就是個發明狂,一生中有過不少發明。諾貝爾從小受父親的熏陶,對科學有著濃厚的興趣。
  
諾貝爾幼年時,家境並不好,父親為了一家生計,隻身前往波蘭,但仍不能謀得好職業,後來又輾轉來到俄國。由於生活極為困苦,諾貝爾營養不良,瘦弱多病,經常感冒、發燒,母親沒少為他擔心。8歲時,他就讀於鎮上的一所小學,因身體虛弱不得不經常請假,但天資聰明的他,成績不但沒落在後面,反而比其他同學更優秀。
  
諾貝爾身體瘦弱,沒有太多的玩伴,他不像一般孩子那麼活潑,而是經常獨自玩耍。他喜歡安靜地看童話故事,或是到草原上散步,去摸摸青草、蟲兒,撿撿小石頭賞玩一番。在校園裡,他經常遠離同學,獨自坐在樹蔭下看天空中變化不定的雲彩或地上昆蟲的各種動態。因此老師覺得他將來可能會成為詩人或文學家。諾貝爾的外婆很疼愛他,經常給他講一些瑞典和丹麥的童話故事,這時他總是乖巧地靜靜地聽著,腦海裡充滿了無盡的遐想。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所燃起的無數幻想,可能就是日後發明創造的胚芽吧!
  
諾貝爾9歲那年,父親從俄國來信說,他已在聖彼得堡開設了一家製造軍用機械的工廠,俄國對他很重視。父親叫全家到他那裡去定居。1843年12月22日,也就是諾貝爾10歲生日那天,全家人離開瑞典,乘坐輪船渡過波羅的海向聖彼得堡出發。
  
父親到碼頭上迎接他們。諾貝爾坐在馬車上左顧右盼,望著高聳的寺塔及洋蔥頭狀的屋頂,對異國大城市中的每一件事物都感到驚奇。到達新居安頓下來後,父親對三個孩子說;「今後你們弟兄三個要彼此勉勵,努力學習,才能做出偉大的事業來。」父親問老大羅伯特:「你將來長大打算做什麼?」羅伯特說:「我一定要成為偉大的技師!」父親又問老二路德依希:「你呢?」路德依希說:「我們家向來很窮,所以我要做一個大企業家,賺很多很多的錢。」諾貝爾不等父親問他,就搶著說:「爸,我將來要當發明家!」母親嚴肅地說:「好啦好啦,將來想做什麼都可以,目前最重要的是用功讀書。」
  
諾貝爾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他讀書很用功,很快學會了俄語,接著又學會了英語、德語。他的學習興趣廣泛,不僅閱讀有關機械、物理、化學方面的書籍,更喜歡文學,偶爾還作詩自我欣賞呢。
  
有時候,諾貝爾和哥哥們到父親的工廠去,他總是被那些轉動中的機器深深地吸引住,但他卻又發現了更有趣更好玩的東西,那就是裝入水雷的火藥。當時的火藥,無論是用於槍炮或水雷,全都是黑色的。諾貝爾會偷偷地帶點火藥回家,為了避免讓爸爸發現而挨罵,他經常把火藥粉放入紙袋中悄悄帶走。
  
諾貝爾用帶回家的火藥做煙火,他把火藥放在紙筒裡,然後豎立在草地上,點著火後,火藥會「咻——」的一聲,在黑暗的夜晚中噴出美麗的火花。他又模仿父親的發明,嘗試做地雷來玩。他先用紙把火藥粉包成圓團,再用較韌不易破的紙搓成長條,作導火線。他覺得這還不好玩,又把火藥裝入小空罐中,封緊蓋子,再點燃導火線。「砰!」炸裂的罐子發出了巨響,蓋子飛了起來,大家都嚇了一跳,跑出來看是怎麼回事。諾貝爾的調皮很快被父親知道,父親嚴厲地禁止他再玩火藥。
  
工廠的員工們聽說此事,不再讓諾貝爾接近火藥。諾貝爾心想:「哼,不給?我就自己製造火藥。」他翻閱化學課本,原來是把硝石、木炭和硫磺混合,難怪火藥都是黑乎乎的呢。諾貝爾的試驗成功了,因此他又開始玩煙火了。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遊戲,最後難免被父親發覺而遭到禁止。但諾貝爾從玩耍中,發現了火藥包紮的鬆緊與爆炸強力成正比的基本原理。
  
轉眼間諾貝爾長到17歲了。這時他的兩個哥哥已在父親的工廠裡工作。父親跟母親商量,想讓諾貝爾也到工廠上班,專門搞新產品的研究和開發。為了讓他先打好堅實的基礎,父親先派他去美國,跟那個發明螺旋槳式汽船的瑞典人學習一段時間。
  
於是諾貝爾第一次離開父母親,遠涉重洋到了美國。他投入到了瑞典籍的美國大發明家艾利克遜門下。艾利克遜對他深表歡迎。
  
諾貝爾跟艾利克遜學習了許多有關各種機械的技術,並幫助艾利克遜從事熱空氣引擎的研究工作。熱空氣引擎也就是今天的燃汽輪機,在當時還沒有普遍使用。諾貝爾從這項研究中,得知物體燃燒發熱使氣體膨脹產生力量的原理,並學習到許多新的知識。
  
可是單獨來到遙遠的國度的諾貝爾,心中交織著複雜的情感,這使他對文學的興趣勝過對機械的研究。每當他想家感到孤寂時,大詩人雪萊的詩便成了他的寄託,寫詩也成了他的主要消遣。
  
一年過去了。諾貝爾辭別艾利克遜,離開美國踏上歸途。當他路過巴黎時,他想在此學習化學和物理;另一用意,是想欣賞巴黎美麗的風景以培養他作詩的靈感。
  
諾貝爾在聖彼得堡時已有一定的法語基礎,為了使自己的法語更流利,他進了一家法語會話補習班。在補習班裡,他結識了一位美麗的少女。兩人一見鍾情,彼此相愛,海誓山盟私訂了終身,但遺憾的是,他所深愛的少女不久竟因病去世了!這個打擊,使諾貝爾無心留戀巴黎。他在少女的葬禮之後,就離開了這個心碎而難忘的地方,專心致力於將來的理想與事業,回到了他的第二故鄉聖彼得堡。
  
剛滿19歲的諾貝爾回到了闊別兩年的親人身旁。父母的身體都很硬朗,公司業務也相當景氣。他的大哥擔任了公司經理;二哥擔任工廠廠長,都成了優秀的技師,且在工作上能獨當一面。父親決定把諾貝爾安插在指導發明的單位工作。
  
諾貝爾第二天就到工廠上班了。他每天的工作相當繁重,終於積勞成疾,病倒了。家裡人想讓他去南方溫暖的鄉下靜養,可諾貝爾卻想去德國。他希望能趁這個機會學習德語。尤其他認為德國有最好的化學技術,因此他就來到靠近阿爾卑斯山的溫泉地養病。等身體康復後,他就立刻啟程回到了聖彼得堡。
  
這時候,俄國和英法聯軍發生了戰爭。諾貝爾家的工廠大量生產水雷,供不應求。水雷的威力被證實後,有兩位化學專家來到工廠訪問,他們就是在俄國學術界留下許多功績的希寧和特拉浦博士。
  
父親把諾貝爾介紹給兩位專家。希寧說:「為了使俄國獲勝而早日結束戰爭,我們想製造威力強大的炸彈,能不能和你們工廠共同研究?」諾貝爾說:「當然可以,不過,這大突然,一點頭緒也沒有呀。」特拉浦博士說:「這點你不用急,我這裡有強烈的液體爆炸物,但它的威力無法確定,有沒有實用價值,還沒有把握。」他說著拿出個裝著透明液體的瓶子來。
  
諾貝爾一見便說:「啊,銷化甘油!」他從書本上得知,這是1847年意大利科學家沙布利諾發明的,今天他是頭一次看見。沙布利諾因試管中的硝化甘油突然爆炸而受傷,從此便停止了試驗。
  
兩位專家把瓶子留了下來,讓諾貝爾做試驗用。諾貝爾此時再也不會想到,這件事後來會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帶給他輝煌無比的人生。--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根據加拿大教師聯盟(Canadian Teachers' Federation,CTF)上週四(7月10日)公佈的最新調查結果,加拿大人壓倒性地支持政府對公共教育的投資。
     
    根據這項研究,90%受調查者支持政府對教育的資金投入。這個結果也是自1986年以來所進行的調查中支持率最高的一次。CTF的總裁艾米裡-諾貝爾(Emily Noble)說,「人們可以高興地看到。。。教育就是關鍵,對政府來說,對教育的價值進行投資很重要。」
     
  • 加拿大教師聯合會(Canadian Teachers' Federation)代表上週六在蒙克頓( Moncton)通過一項文件,希望渥太華以刑事罪論處網絡暴力者。
     
    加拿大教師聯合會表示,這一問題已日趨嚴重,以致要採取特別的行動,以保護學生和教師。聯盟主席艾蜜俐. 諾貝爾(Emily Noble) 說,人們使用在線程序騷擾,恐嚇和傳播謠言。她說:「很多人使用電子媒體,並認為他們可以匿名傳送任何電子郵件。現實情況是,我們需要負責任及為對方考慮,我們必須以誠相待,尊重他人。」
     
  • 【大紀元7月14日報導】(中央社肯亞奈洛比十四日法新電)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阿薩伊今天表示,肯亞政府有朝一日將會後悔未能保護環境的作法。
  • 【大紀元7月18日報導】(中央社華盛頓十七日法新電)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暨前美國副總統高爾,今天師法前總統甘迺迪鼓勵國人登陸月球,力促未來十年內以再生能源完全替代石化燃料。
  • 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美國前副總統高爾,17日以已故美國前總統甘迺迪為師,鼓勵民眾發揮當年眾志成城把人類送上月球的精神,讓全美在十年內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全面改用風力、太陽能與其他再生能源,同時解決全球暖化問題以及人類過度仰賴化石燃料所導致的經濟與自然安全危機。
  • (大紀元記者文華綜合報導)7月18日,南非前總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曼德拉(Nelson Mandela)在家鄉與親友度過了平靜的90生日大壽,然而世界各地報紙網站的主要版面上卻是另一番熱鬧景象。人們不約而同的稱讚這位上世紀的傳奇英雄,他以非暴力抗爭推倒了南非隔離白人與黑人的高牆,用寬恕胸襟揮走了27年冤獄的痛苦,用愛關懷愛滋病人。對於這樣一位不戀權的老人,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在祝福他。
  • 支持這個理論的有老羅斯福總統、威爾遜總統及英國首相邱吉爾。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荷姆斯和布朗代斯贊同它,布朗代斯做出偏向這個理論的判決。支持它的名人包括發明電話的貝爾、主張節育的仙額夫人、植物學家波班克、史丹佛大學的創辦人史丹佛、小說家威爾斯、劇作家蕭伯納,以及幾百個名流。諾貝爾得主支持它,卡內基和洛克斐爾基金會都出錢支持這個研究。冷泉港研究院是為了做這些研究而成立的,但是重要的研究都在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史丹佛和約翰霍浦金斯大學內進行。關於它的法律提案全數通過,從紐約一路到加州。這些研究得到了國家科學院,美國醫學學會及國家研究委員會的支持。有人說,如果上帝還活著,祂也會支持。
  • 【大紀元7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憬屏曼谷二十五日專電)一九九七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威廉斯今天在曼谷呼籲,納吉斯熱帶氣旋重創緬甸,在聯合國、東南亞國家協會提供救援之際,更要利用此一機會使緬甸走向民主改革,否則終究無法幫助緬甸人民。
  • 美國著名影星米婭.法羅說,國際社會應當利用北京舉辦奧運會的時機要求中國結束對緬甸軍政府的支持。法羅剛剛跟隨一個由諾貝爾和平獎資助的婦女組織-諾貝爾婦女發起人組成的代表團訪問了緬甸與泰國邊界地區。 (2008-07-26-voa39.cfm)
  • 五萬年前,一顆來自外太空的流星,從美麗的星河墜落在美國亞曆桑那洲的沙漠,也隱然揭開21 世紀寶石大革命的序幕-1894年法國科學家亨利.莫桑博士(Dr. Henri Moissan)首次發現在隕石中,存在著碳、矽完美結合的稀有礦物質粒子非常明亮!但數量非常有限且地球上並無此成分的礦石,故開始研發。不久他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