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中亞出現衝突油價持續回落

標籤:

【大紀元8月12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袁野2008年8月12日華盛頓報導)儘管俄羅斯和格魯吉亞的軍事衝突加劇,威脅到石油管道,但是國際市場的原油價格繼續保持下行走勢。專家認為,由於全球經濟走軟勢頭更加明顯,地緣政治動盪對油價的影響已經退居次要地位。

俄羅斯和格魯吉亞的武裝衝突仍在持續。不過迄今為止,這場衝突沒有對國際原油價格產生顯著影響。

星期一,紐約商品交易所的原油期貨價格雖然開市後一度小幅上揚,但隨即轉回到過去幾個星期持續下滑的軌跡。到《財經縱橫》節目截稿時為止,9月交貨的輕質低硫原油跌到了每桶114.45美元。這是過去三個月來的最低水平。上個星期,國際原油期貨每桶價格已經連續下跌了10美元。

格魯吉亞原油儲量不算豐富,但是自阿塞拜疆到土耳其的巴庫──傑伊汗輸油管道經過格魯吉亞境內。財經刊物《福布斯》援引來自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的消息人士說,俄羅斯軍隊本週末對輸油管道所在地區進行了26次襲擊。

上個星期,土耳其境內發生的恐怖襲擊導致整條管道關閉。預計管道修復重新開通至少需要兩個星期。但是,從目前來看,恐怖襲擊事件和俄格兩國的軍事衝突都沒有造成油價上漲。

*需求萎縮對油價走勢影響大*

華盛頓智庫美國石油研究所主任約翰.費爾米(JOHN FELMY)認為,隨著格魯吉亞單方面宣佈停火,這場衝突實際上已經進入尾聲。和一場接近結束的局部軍事衝突相比,全球範圍內的需求萎縮對油價走勢的影響更大。

他說:「看起來,市場似乎對主要是在美國,但也包括其它地區的需求下降更加重視。市場顯然不認為目前中亞地區的軍事動盪會對供應產生重大的影響。即使對原油供應有一定影響,這種影響也不足以對下滑的需求形成反制的作用。」

在美國,經濟疲軟和持續高啟的油價對能源需求的遏制已經顯現出來。美國能源信息署上星期公佈的數字顯示,美國原油需求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6%。而原油庫存在過去幾個月則持續上升。同時,美國和歐洲的經濟疲軟正在進一步向亞洲擴散,並導致全球性的能源需求下降。 中國海關總署公佈,中國7月的原油進口量平均每天325萬桶,同比下降了7%。

*中國原油進口或繼續收縮*

美國石油研究所主任費爾米說,國際能源市場長期以來有一種假設,就是能源價格對中國和其它主要新興經濟體需求的影響有限。但是現在市場正在發現這是一種不可靠的假設。費爾米還預計,北京奧運會過後,中國的原油進口需求可能會出現進一步收縮。

他說:「顯然,中國耗資龐大的奧運籌備帶動了多種能源的需求,比如和奧運有關的運輸對石油的需求。但這是短期的現象。兩個星期過後,中國的地方經濟對原油需求處在一個甚麼樣的水平,中國經濟增速是否會繼續放慢,這是市場最希望瞭解的關鍵因素。」

*美元上漲是另一因素*

市場觀察人士指出,油價持續下滑的另外一個因素是美元看漲。星期一,在紐約的外匯市場上,美元兌歐元匯率連續第五天上升,一度觸到1歐元兌換1.4881美元。這是美元過去五個月來的最高位。

美聯社援引能源風險管理諮詢公司卡麥隆-漢諾威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隨著美元抬頭,在商品市場對沖美元貶值的投資者似乎正在向證券市場轉移。美國股市最近的走勢似乎為這種判斷提供了證據。儘管受到金融類股的拖累,道瓊斯指數在上星期五仍然激增300多點,今天再度提升48點。

*供求關係是根本*

不過,美國石油研究所主任費爾米認為,從長期來看,影響油價的最終因素還是供求基本面。

他說:「短期來看,美元匯率的變化會給市場對油價的認定產生一些影響。但這是一種非常有限的影響。而且,主要貨幣匯率的變化通常是小幅、漸進的。我始終認為,供需關係的變化是決定油價的最根本的因素。」

與此同時,彭博新聞社報導說,伊朗政府同意和歐盟就其核項目展開新一輪談判的消息將為國際原油供應的前景帶來正面預期。國際油價在6月中旬觸頂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伊朗核問題出現僵局可能會導致伊朗封鎖石油運輸要道霍爾木茲海峽。

*汽油價格亦回落*

由於原油價格持續下滑,汽油期貨價格也隨之回落。星期一的紐約市場上,9月交貨的汽油價格下跌了將近6美分,落在每加侖2.8278美元。6月中旬,汽油期貨一度處在3.63美元的高位。

在美國,汽油現貨價格下滑已經持續了三個星期。美國汽車協會統計,星期一,普通87號汽油的全國平均價格降到每加侖3.81美元。而不到三個星期前,油價一度竄升至4.11美元。不過儘管如此,目前的油價仍比一年前高出一個多美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需求減弱  世界原油價格下跌
油漲造成今年日本所得外流增17兆日圓
雅羅育國情咨文  提出對抗糧油危機三對策
中國加緊對非洲大陸能源領域投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