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營銷系列】巴西聖保羅印象﹕酒池肉林中的悠閑

謝田

人氣 1

八月間,去巴西最大的城市聖保羅(Sao Paulo)開會。聖保羅據說有兩千萬人口,是南美人口最多的城市。從機場去旅館的路上就看得出,欄杆後高高低低的住宅區聯綿不斷,城市延展的很大,頗像美國加州的洛杉磯,只是不濱臨海岸,但離海岸線也不太遠。

這裡是南半球的南部,時間上跟美國東部只差一個小時,所以幾乎沒有時差。八月雖然是他們的冬天,但白天氣溫在華氏70度左右,晚上50度,涼爽愉快。當地的人講,這裡的氣候就是這樣,凍不著人。

會議在聖保羅的萬麗(Renaissance)酒店舉行,旅館在鬧市區,與著名的保利斯塔(Paulista)大道只一街之隔。旅館的服務無可挑剔,人們非常的熱情。巴西人的膚色多種多樣,從白種人到黃種人到黑人,膚色各異,面部特徵不同,但都說一樣的葡萄牙語,連碰到的華人,也都一口葡萄牙話。

傍晚與朋友到亞裔聚集的「Liberdade」(自由)區逛街,那裏有許多華人的餐館、店舖。街頭夜市很熱鬧,像在天津或西安。擺攤的日本人很多,燒烤食物多具日本特色,串大蝦、串天普羅、串丸子、串奶酪球現做現賣,每串巴幣三元。巴西的貨幣是雷亞爾(Real),一美元相當於一個半雷亞爾。也就是說,烤蝦串約兩美元一份。巴西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九千美元左右,這價錢不算太貴,也不太便宜。不過,看起來吃的人很多,大家也都很高興。

巴西人對日本人有一種感恩的情節,因為日本人帶來了進步。一位意大利裔人士說,外來的遊客往往對巴西水果的多樣性印象深刻,雖然這裡土地肥沃、氣候宜人,但幾十年前只有蘋果、芭蕉等幾種水果。日本人來了後,引進、培育了許多水果新品種,所以才有今天繁榮豐富的市場。

巴西人說,葡萄牙人殖民巴西後,覺得這裡的人口不夠,就向中國政府要求移民,但當時的清政府不干,葡萄牙轉向日本,結果日本人就來了。所以現在呢,巴西最大的亞裔是日本人,不是華人。日本移民南美的特別多,秘魯甚至出現了日裔的總統。如果當時的中國政府開明一些,允許華人移民,炎黃子孫得以在這裡繁衍,那今天的巴西總統來個中國人,也未可說呢。

雖然這是個說葡萄牙語的國家,但從族裔來說,最多的還是意大利人。本地人告訴我們,巴西人很悠閑,幹什麼都慢,就是開車快。出租車開得快的不得了,在聖保羅略有坡度的街道上急拐彎、上下坡,眼睛都不眨一下,讓外來的人們心裏忽悠忽悠的,也無可奈何。旅館的人都能說英語,出租車司機大部份不說英語。葡萄牙語之外,許多人說意大利語、西班牙語,以及一種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的混合口語。

巴西的半寶石很有名,出產各種海藍寶石、紅寶石、黃玉,及各種水晶,如黃水晶、煙水晶、紫水晶。旅館對面就是一家寶石店,去逛的時候,居然在樓下還要登記,裡面戒備還挺森嚴。看著一具海藍色燧石雕刻的工藝品,我說刻得這麼薄,簡直像塑料一樣,向我展示的老人笑了起來。他笑得那麼暢快,甚至流出了眼淚。在那一刻,我看出了巴西人的真誠,看得出來,他不會騙人。

桑巴故鄉的巴西人喜歡體育、音樂、和舞蹈,看來神韻的晚會在這裡會大有市場。巴西人對東方傳統有善良的好奇,書店裡有許多介紹中國的圖書。

巴西的美食似乎結合了歐洲風格和南美的食材。一種飲料是鮮菠蘿加薄荷製成的,非常可口。蔬菜中很特別的是棕櫚芯製成的沙拉, 味美醇香。棕櫚芯(heats of palm)從質地、顏色到口感,都有點像春筍。他們的麵包,或者說叫餅乾,做成像書本大的盒子一樣,把它掰成碎片,用點綴著香菜的橄欖油、辣椒油蘸著吃,味道極好。餐館裡侍者特別多,二、三十個男生站在那裏,隨時提供服務﹔甜點更加誘人,有二十來種可供選擇。

會議主辦者為了讓各國的與會者體驗巴西文化,特別安排去「Fogo de Chao」就餐,觀看桑巴舞和肚皮舞。 這家巴西風味的餐館在美國的分店比在巴西還多。「Fogo de Chao」的意思,就是在地面上架起火來,直接烤肉吃。喜歡吃肉的人,到這裡會高興壞了,因為他們提供十幾種牛肉、鴿肉、香腸,可以放開肚子隨便吃,頗有酒池肉林的感覺。穿制服的侍者很慇懃,提著大串烤肉到處走,不停的給你往盤子里加肉。每人桌上有個圓紙片,綠色的一面翻向上,就會給你不斷的加肉﹔紅色的一面向上,就是是你不再要了。但系統不總是運作良好,翻成紅色了,他們還是不停的給你加。

烤菲利牛排味道自然不錯,但吃的時候,看著餐館熱心提供的一張標示著牛身上部位的圖片,就有些吃不下去了。圖上是一頭牛,被劃成21個區域,餐館提供其中八個「最好吃」區域的肉。從工商管理、客戶服務的角度看,這做法方便顧客,自不待說。但用惻隱之心衡量,它未免心硬了一點、有些殘忍。想想看,在食人族的餐桌上,如果把人的身體劃成若干區域,告訴食客這個、那個的部位……

原始風味的烤肉,野性的桑巴和肚皮舞,質樸而悠閑的人們,鐵欄杆後的民宅,似乎期待著什麼、躁動不安的社會……這,就是巴西的聖保羅。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市場營銷系列】種番茄、綠番茄、和金番茄的故事
【市場營銷系列】威爾第的厄爾南尼和唐人街的生意經
【市場營銷系列】穿小鞋兒的困惑和落入塵埃的赤龍
【市場營銷系列】黃浦區的股民與法拉盛的暴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