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觀點】近觀北京奧運的「採訪自由」

【台灣觀點】

【大紀元8月2日訊】距離2008北京奧運倒計時一個月時,北京奧運會主新聞中心(MPC)和國際廣播中心(IBC)、與裝修一新的2008北京國際新聞中心,同時對外開放,宣告了北京奧運會對於媒體運行的重視性。而據先前估算,採訪北京奧運的外媒記者將有36,000名,人數是參與運動員的三倍多。

採訪自由是北京奧組委對境外媒體的重要承諾。自從北京申奧成功後,為了營造開放的氣氛,中國自2007年1月1日起,放寬境外媒體在中國的採訪限制,外國記者到地方採訪不再需要專門申請,只需徵得被採訪單位和個人的同意。而根據《北京奧運會及其籌備期間外國記者在華採訪規定》,奧運會期間,外國記者在中國的採訪,將享有充分的自由和方便。

不過近日,境外一些媒體在報導中提到「擔心」北京奧運會期間,能不能自由採訪報導?對此,北京奧運會新聞發言人郭衛民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在視察北京國際新聞中心時,都急於回應澄清奧運會保障採訪自由問題,重申根據中國有關規定,境外記者只需獲得被採訪單位和個人同意就可以採訪。

其實,如果中共官方實際作為並未干涉新聞自由,又何需一再開記者會澄清表明?

雖然中國曾向國際奧會承諾,歡迎海外記者採訪,並提供採訪便利,但在北京採訪的境外記者,於正常採訪中,卻處處受到公安的阻撓,甚至連車站,機場都不准拍照,不讓海外記者和接近事件的人接觸,更對於接受境外採訪的當事人施壓。近日多名採訪奧運票開賣混亂事件的香港記者,更遭公安掐著脖子、要求跪下,新聞自由遭干預。此外,中國官方對境內媒體的限制,則更加苛刻,宣傳部門已要求各媒體,在奧運期間自我把關,限制負面新聞。

越接近北京奧運的倒數日期,全國各地出現的「奧運雜音」越多,例如:西藏拉薩暴動、貴州省甕安縣暴動、上海楊佳襲警事件、和廣東惠州騷亂事件等,挑動著中共中央敏感的神經,官方企圖掩蓋所有的事實,避免產生「不安全奧運」的聯想。

殊不知中國政府一旦打開大門,迎接境外媒體記者之後,境外記者對中國大陸感興趣的絕對不僅只於奧運。過去中國對外宣傳的是正面光明的中國,外國記者根本無法深入到地方採訪類似河南上蔡縣「愛滋病村」,或其他可能有負面議題的地方,而這些是他們更感到興趣的採訪主題。

一邊宣稱開放、一邊打壓的「兩手策略」,顯示的是中國官方對於社會開放的程度缺乏自信心。各地方春風吹又生的暴動事件,則凸顯中國政府長期採用「高壓式」的執政手段,民眾累積長期的不滿,在發現有舉辦奧運全世界都在看中國的契機時,各類示威抗議紛紛伺機而動,平時有冤無處申的老百姓,此時把境外媒體當成「包青天」。

目前中國政府採取奧運期間特定議題的開訪採訪,此種定時、定點、有限制的鬆綁措施,只是暫時性的奧運短線操作,更值得期待的是奧運舉辦中、後的持續開放作為。

(本文由中央廣播電台《台灣觀點》節目提供,節目首播時間為週一至週五22時55分,網址為:http://www.rti.com.tw/)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高傲跳水皇后  郭晶晶最後一役
京奧戒備 3.4萬兵防恐 2.5萬人守巴士
奧運聖火火炬首度來台  現身電腦應用展
外電:中國網絡開了一丁點縫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