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观点】近观北京奥运的“采访自由”

【台湾观点】

【大纪元8月2日讯】距离2008北京奥运倒计时一个月时,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MPC)和国际广播中心(IBC)、与装修一新的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同时对外开放,宣告了北京奥运会对于媒体运行的重视性。而据先前估算,采访北京奥运的外媒记者将有36,000名,人数是参与运动员的三倍多。

采访自由是北京奥组委对境外媒体的重要承诺。自从北京申奥成功后,为了营造开放的气氛,中国自2007年1月1日起,放宽境外媒体在中国的采访限制,外国记者到地方采访不再需要专门申请,只需征得被采访单位和个人的同意。而根据《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奥运会期间,外国记者在中国的采访,将享有充分的自由和方便。

不过近日,境外一些媒体在报导中提到“担心”北京奥运会期间,能不能自由采访报导?对此,北京奥运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视察北京国际新闻中心时,都急于回应澄清奥运会保障采访自由问题,重申根据中国有关规定,境外记者只需获得被采访单位和个人同意就可以采访。

其实,如果中共官方实际作为并未干涉新闻自由,又何需一再开记者会澄清表明?

虽然中国曾向国际奥会承诺,欢迎海外记者采访,并提供采访便利,但在北京采访的境外记者,于正常采访中,却处处受到公安的阻挠,甚至连车站,机场都不准拍照,不让海外记者和接近事件的人接触,更对于接受境外采访的当事人施压。近日多名采访奥运票开卖混乱事件的香港记者,更遭公安掐着脖子、要求跪下,新闻自由遭干预。此外,中国官方对境内媒体的限制,则更加苛刻,宣传部门已要求各媒体,在奥运期间自我把关,限制负面新闻。

越接近北京奥运的倒数日期,全国各地出现的“奥运杂音”越多,例如:西藏拉萨暴动、贵州省瓮安县暴动、上海杨佳袭警事件、和广东惠州骚乱事件等,挑动着中共中央敏感的神经,官方企图掩盖所有的事实,避免产生“不安全奥运”的联想。

殊不知中国政府一旦打开大门,迎接境外媒体记者之后,境外记者对中国大陆感兴趣的绝对不仅只于奥运。过去中国对外宣传的是正面光明的中国,外国记者根本无法深入到地方采访类似河南上蔡县“爱滋病村”,或其他可能有负面议题的地方,而这些是他们更感到兴趣的采访主题。

一边宣称开放、一边打压的“两手策略”,显示的是中国官方对于社会开放的程度缺乏自信心。各地方春风吹又生的暴动事件,则凸显中国政府长期采用“高压式”的执政手段,民众累积长期的不满,在发现有举办奥运全世界都在看中国的契机时,各类示威抗议纷纷伺机而动,平时有冤无处申的老百姓,此时把境外媒体当成“包青天”。

目前中国政府采取奥运期间特定议题的开访采访,此种定时、定点、有限制的松绑措施,只是暂时性的奥运短线操作,更值得期待的是奥运举办中、后的持续开放作为。

(本文由中央广播电台《台湾观点》节目提供,节目首播时间为周一至周五22时55分,网址为:http://www.rti.com.tw/)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高傲跳水皇后  郭晶晶最后一役
京奥戒备 3.4万兵防恐 2.5万人守巴士
奥运圣火火炬首度来台  现身电脑应用展
外电:中国网络开了一丁点缝隙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