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人才中草藥結合IT多元優勢 台灣生技商機俏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淑芳台北十二日電)戰後嬰兒潮世代邁入熟年,講求養生保健的生技產業前景看俏。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主任秘書梁啟銘表示,國際生技業發展重心由歐美逐步轉向亞太,台灣有質量俱佳的人才、穩定提升的研究水準、對中草藥複方深厚研究根基,又可結合IT產業優勢,歡迎外商來台灣看看,與台灣合作。

台灣經濟部10月6日至7日將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08年全球招商大會」,向全球企業展現台灣開放、務實、積極的投資環境與競爭優勢,爭取與各國企業合作機會。其中,台灣生技、LED、微機電產業及愛台十二建設,均蘊藏無窮商機。

隸屬台灣「兩兆雙星」產業之一的生技業,近年整體產業環境有大幅改變。擔任招商大會生技產業座談主持人的國家衛生研究院主任秘書梁啟銘說,「國際情勢對我們有利」。

梁啟銘表示,推動生技產業,有些時候要靠自己努力,有些時候要看大環境;近幾年受到美國與伊拉克戰爭、歐洲法規鬆綁受限等因素影響,全球生技業重心慢慢東移,尤其中國大陸、印度崛起,加上本來就發展得不錯的日本,國際趨勢的確是轉向亞太。

他進一步指出,談到生技,過去大家只講求預防或治療疾病,現在的觀念認為「健康是最好的對策」,著重的不只是治病的西藥,而是東方的保健養生,「我們對複方的研究很多,這個國際情勢對我們有利」。

台灣產業環境方面,梁啟銘說,這幾年台灣政府下了不少工夫,提升研究水準、培育人才,研究成果技術轉移給廠商時,開出的價錢也不會太高,讓國外廠商可以「逢低買進」,還制訂「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給予業者延攬人才與稅負減免方面的好處,這些都是台灣發展生技業的優勢。

梁啟銘分析,若以生技三大領域來看,目前台灣新興生技年產值約15.72億美元(新台幣500億元),醫藥生技年產值約22億美元(新台幣700億元),醫療器材相關生技年產值約23.59億美元(新台幣750億元),合計大約60億美元;中國大陸市場大約是台灣的5倍,年產值約300億美元。

他說,若以國外廠商來台投資而言,進入門檻最低、最快可以看到產品並獲利的應屬醫療器材生技,包括各類電子遠端監控儀器等,這部分正好可與台灣強項的電子產業結合,合作空間很大;不過,這塊市場最終會飽和,可能也比較快到達頂點。

至於新興生技和醫藥的招商契機,則要視市場需求和業者的關注焦點而定。

例如國衛院最近才完成抗癌藥物技轉授權,另一項抗糖尿病藥物技轉也談的差不多了。他說,國衛院的抗腸病毒疫苗、抗H5N1禽流感疫苗都正在與廠商洽談技轉,另有奈米毒性測試、核磁共振儀器等可以開放技轉。

中草藥領域也是台灣生技發展利基。梁啟銘表示,國際趨勢既已從防治疾病轉向保健養生,複方的中草藥就很有發展機會。中草藥最為人詬病的是重金屬含量及品管問題,所以只要確保無害、能提升免疫力或維持血糖、血壓穩定,對身體有幫助,或能增進已上市藥品的有效性或減少其毒性,自然會有市場。

梁啟銘強調,台灣的生技產業對外招商,要的不一定是投資,更需要的可能是合作,「我們缺的不是資金,而是需要他們的經驗」。他希望各國廠商利用這次全球招商大會,到台灣來看看、參訪相關研究機構或企業,也許會有合作機會,共創雙贏。

不僅投資台灣生技產業前景看俏,台灣在LED(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產業、微機電產業也具有優勢,值得業者投資,搶占商機。

台灣LED產業鏈完整,目前是全球產能最大國家,也是全球第二大LED產值國家。手機、中小尺寸面板背光源包括GPS、數位相框等應用是台灣LED廠商營收主力,LED面板背光源被視為下一階段最大產業推升動能。

2007年台灣LED產值達16.95億美元(新台幣538.91億元),約占全球25.2%,根據經濟部工業局預估2010年台灣LED產值將可達27.87億美元(新台幣886.16億元)。

微機電產業,工業技術研究院預估今年全球產值可望達70億美元,2010年產值可望突破100億美元大關。

產業分析師謝孟玹表示,台灣晶圓代工廠半導體製程技術已奠定雄厚基礎,材料、電子與機械等技術整合已具堅強實力,對於投入具整合特性的微機電製造領域,將擁有相對競爭優勢。

謝孟玹分析,包括Wii及iPhone等消費性電子產品具低價、大量的特性,台灣電子零組件廠大量生產中低階元件產品已頗具經驗,因此可從相關應用模組方面切入,搶進分食微機電市場商機。

另外,政府積極推動的愛台十二建設,包括全島便捷交通網、下水道建設、智慧台灣等,總投資金額高達約1255億美元(新台幣3兆9900億元),除工程本身帶來硬體建設商機外,更可望帶動技術創新,刺激新創意等軟體商機。

其中,全島便捷交通網投資金額預估高達457億美元(新台幣1兆4523億元)。下水道建設、智慧台灣、防洪治水、農村再生、產業創新走廊等項目,各項投資規模也逾千億元。另外,都市及工業區更新、桃園國際航空城、高雄自由貿易及生態港、綠色造林及海岸新生等,均值得台灣業者投資,以分享未來所創造的無窮效益(2008招商大會系列之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