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清濕通淋的金錢草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金錢草是一種常見的中草藥,因為其葉近圓形,如舊時的銅錢幣而得名。又叫化石丹和過路黃。

金錢草是一種常見的中草藥,因為其葉近圓形,如舊時的銅錢幣而得名。又叫化石丹和過路黃。  其實,叫做「金錢草」的不止一種,功用也不盡相同,但都能清熱利濕或通淋。若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為準,只有一種在四川被稱為大金錢草的才是真正的金錢草,兩廣、福建等地所稱的廣東金錢草則為廣金錢草,而其他類似品種則均有各自更適合的藥名相稱。如江蘇的「金錢草」為唇形科的活血丹(連錢草);江西的「金錢草」為傘形科的天胡荽;四川等地的一種小「金錢草」,為旋花科的馬蹄金等。清代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過一種叫做神仙對座草的植物:「山中道旁皆有之,蔓生,兩葉相對,青圓似佛耳,夏開小黃花」、「一名蜈蚣草」。這種植物就是當今各地通用的金錢草,山間路邊可見,夏季開小黃花。

  金錢草味甘淡、微苦,性涼,有利尿通淋、除濕退黃、清熱解毒的功能,主要用於尿路結石或石淋(小便有砂石排出)、肝膽結石、濕熱黃疸以及熱淋(小便灼熱澀痛、滴瀝不暢)、癰腫瘡瘍等病證。金錢草多以每天30~60g煎水(湯劑)服用,鮮品用量加倍;外用多取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中醫臨床上多配伍應用,以增強療效。

  尿路結石或石淋 金錢草30~60g,虎杖15g,海金沙10g,車前草15g。結石在尿路有梗阻,出現絞痛或腰痛者,加白芍15g,甘草6g;排出砂粒,伴有出血者,加炒蒲黃10g(紗布包)。水煎服,每天2~3次。

  肝膽結石 上腹不適,厭油膩,或脅肋疼痛,飽餐後易發作。金錢草30g,茵陳15g,虎杖15g,香附10g,郁金10g;體壯實者,可加大黃6g。水煎服,每天3次。

  濕熱黃疸 身目發黃,上腹滿悶,或脅肋痛,少食慾嘔,小便黃,苔黃膩。金錢草30g,梔子12g,茵陳15g,板藍根15g,藿香12g;脅肋痛者,加柴胡12g,郁金12g。水煎服,每天3次。

  熱淋 金錢草30g,車前草15g,黃芩15g,甘草5g。水煎服,每天3次。

  癰腫瘡瘍 局部赤熱疼痛。金錢草30g,蒲公英30g,野菊花15g,赤芍12g,甘草5g。水煎服,每天3次;也可以濃汁塗敷患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