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BSA:2008年IT產業競爭力 台灣居全球第二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9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十八日電)商業軟體聯盟(BSA)今天發布2008年全球IT產業競爭力指數調查報告,報告中顯示,台灣在全球IT產業競爭力的表現,從去年第6名躍升為今年第2名,僅次於美國;至於在IT產業競爭力六種評估指標中,研發環境更排名全球第1名。

台灣IT產業競爭力六項評估指標中,研發環境去年排名全球第3,今年排名全球第1;人力資本成績持平為全球第7;整體商業環境由去年排名第11降到今年第19名;法律環境由去年排名第32升到今年第27名;IT基礎建設由去年排名第18降到今年第20名;政府對IT產業發展的支援由去年排名第19降到今年第28。

台灣表現較佳的「研發環境」排名全球第一,遠高於美國、英國、日本、韓國。

商業軟體聯盟副總裁暨亞洲區域總監傑夫.哈迪(Jeffery Hardee)表示,台灣私人企業挹注高額研發投資,平均每百人就有高達512美元研發經費,在亞洲僅次於日本的707美元,台灣平均每2000人就擁有一項IT專利,專利申請量獨步全球。

哈迪指出,企業重視專利,代表希望自身的研發成果獲得保護,對於自身智慧財產權越來越重視。

儘管整體指數表現亮眼,但台灣在商業環境得分卻有衰退趨勢,較去年退步8名。他認為,台灣對外資態度友好、政府行事有效率、法律環境堪稱公正,不過兩岸關係及台灣政局不穩定影響台灣在此面向表現,這也是外資在台經營的主要隱憂。

在「IT基礎建設」部分,排名由全球第18名下降至第20名。台灣當前有超過6成人口為網路使用者、每100人中約58人擁有桌上型或筆記型電腦,28人擁有寬頻網路,但仍略遜於南韓、澳洲,台灣雖是全球最大筆記型電腦製造地,但在電腦普及率表現沒有更為出色,實屬可惜。

不過,台灣在行動電話普及率領先全球,早在2002年就達到百分之百。目前台灣正進行「M台灣計劃」,讓全台都能行動上網,這背後代表著台灣的IT公司得以領先開發WIMAX相關的軟硬體設備及服務,讓台灣IT基礎建設可更為完善。

在「法律環境」部分,台灣排名全球第27名,與去年名次相比提升5名。台灣2007年軟體盜版率降至40%,代表在軟體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上有持續進步,但在其他如網路盜版、藥物及教科書版權的侵害等問題仍十分嚴重。

哈迪說,智慧財產權保護完善與否,是外商企業考量是否投資的重點。期許政府以更為積極態度改善法律層面問題,同時也希望透過更嚴格法律規範,提升未來台灣IT產業競爭力在法律層面表現。

至於在「政府對於IT產業發展的支援」部分,台灣排名也下滑。主要原因在於雖然台灣主管機關在E政府、E化學習推動不遺餘力,持續刺激產業進步,但這項指標是依照政府對科技產業的中立性進行評估,檢核政府對於科技或產業發展是否有不偏不倚的公共政策立場。由於台灣政府對本土IT硬體公司相當支持,相較下中立性有待提升,造成名次的下滑。

哈迪建議,由整個亞太地區來看,若要打造更強勁的IT產業競爭力,必需有「創新」主導優勢。鼓勵更多研發與創新,必需從落實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在適度法律規範下,給予均等機會等面向著手。對台灣來說,若要促使IT產業競爭力更上一層樓,除了研發環境、人力資本優勢表現要持續外,其餘四大指標更需迎頭趕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