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方:再談三鹿毒奶

凌方

標籤:

【大紀元9月25日訊】河北三鹿嬰兒奶粉被人為加入三聚氰胺,而集團的產品外銷至臺灣及其他地區,並作為原料製成其他奶類製品如牛奶咖啡和木瓜牛奶,行銷世界各地,卻流毒全世界。目前全國正展開對食用過三鹿嬰兒奶粉幼兒腎結石的有關調查,估計受影響的幼兒的人數還會繼續增加。

三鹿是全國最大的奶粉及乳製品生產商,也是中國國家質檢總局授予的免檢產品的公營集團,它的奶粉出了品質問題,國民對其他的生產商的乳製品是否存在類似品質問題紛紛存疑,要求也化驗它們的產品。化驗的結果同樣令人大吃一驚。蒙牛和伊利兩大牛奶生產商的牛奶中也發現三聚氰胺。雖然在它們的產品中的三聚氰胺含量遠低於三鹿集團奶粉中的含量,但卻說明另一個問題:三聚氰胺這種通常用於塑膠製造的化學物質,一直被作為合法使用的奶品中的化學物。

儘管有人再三解釋,少量的食用對人體健康無礙,但卻沒有人站出來向消費者,向用三鹿集團出品的嬰兒奶粉長期使用者-廣大的中國大陸的母親清楚而明白地,說明為甚麼會在人食用的奶類製品中出現這種與營養毫無關係的化學物?

其實答案非常簡單。那些無良的人,不管是奶農或收購牛奶的中間販子、奶粉製造收奶部門的負責人或經辦工作人員,甚至是奶商的高層人員,他們都出自同一個目的,即為了把不合格的牛奶蒙混為合格的牛奶,以滿足一己之私欲,置人命於不顧,用最小的代價去牟取最大的利潤。如若不然,有甚麼更合理的解釋呢?

因此,日前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被國務院和中央撤除其職務,以作為至今對事件問責的最高級官員,是完全合理的。其他涉案被撤職或免職處理的,包括三鹿集團的主席和總經理、石家莊副市長,主管質檢和食品生產的有關局長成為問責官員被處分,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令人不明白的是,少了河北省和省委的官員的責任。他們這一干人,平日高高在上做官當老爺,大把大把地揮霍人民的血汗,他們早就應該請罪下臺。

三鹿集團毒奶粉一案,意想不到地產生如此廣泛的牽連,說明中國食品生產無論在采料到生產中的各個環節,都存在不少值得探討的地方。今日的中國,要認認真真做事的人是沒有容身之地的。因為他們既不合潮流,又不迎合現代官場的作風,不曉得吹吹拍拍,飲飲食食,拉幫結派,互相吹捧,欺上瞞下,化公為私,還要會五鬼運財。

到過北京的人都知道,北京的房地產價格高踞不下,豪宅尺價,動輒超過數萬元。人們總以為那是因為奧運的門面效應,殊不知真的就是一群官商勾結的山西個體煤礦主在作怪。他們富可敵國的家財,無人數得清,全都是黑透了心的用可憐的媒工生命換來的血汗錢。這些錢和非洲某些國家的用奴工生產的血鑽換來的黑金有甚麼不同?現在國內有一句流行的話:“到了北京方知官做得小”。現在恐怕還要加上下半句:“到了北京才知道甚麼叫有錢”。

北京的有錢人實在太多!妙的是,誰都弄不清那些人的錢是從那裡來的。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橫河:毒奶粉事件向誰問責
中共官員問責制能解決食品安全危機?
德國之聲:港媒炮轟官方 貪官毒於奶粉
大陸奶媽最高價飆到月薪一萬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